清晨的荊州古城東門賓陽樓下,一抹赤色掠過青灰的城墻。身著戰國袍的少女穿甕城而過,衣袂在晨風中揚起,仿佛千年楚魂與當代青春撞個滿懷。不遠處,攝影師快速調整鏡頭,化妝師手持發簪匆匆上前——這場關于“穿越”的旅拍,已成為荊州古城的日常。
古老的城墻,因這抹青春紅色而煥發新生;年輕的體驗,因這厚重歷史底蘊而獨具韻味。
當傳統非遺技藝遇上潮玩文創,當千年楚樂與現代科技恢弘交響,當實景三國劇在三義街鳴鑼,金戈鐵馬的豪情便從書頁躍然眼前……5年來,這座長江邊的千年古城,執文旅融合之筆,把“文化存量”寫成“發展增量”,讓靜態的歷史遺跡成為動態的敘事舞臺,讓千年的文化通過當代審美重新流淌,為古城注入嶄新的時代活力。
守根鑄魂 讓遺址“活”起來
荊州城墻11號馬面考古探方內,考古人員輕刷塵土,顯露出青磚疊壓的“墻包墻”奇觀——五代、宋、明、清各時期城墻如年輪般層層相嵌,這些深淺不一的磚石,如一部立體的史書。這處持續4年的考古發掘,首次實證了荊州城墻千年延續的營建史,也成為“十四五”時期荊州文化遺產“活化”守護的生動縮影。

古城上演燈光秀
5年來,荊州以文傳脈,以系統性保護讓歷史遺存煥發新生?!蹲唏R嶺遺址保護規劃》《郢城遺址保護規劃》等相繼編制完成,《荊州城墻文物保護總體規劃(2025-2045)》續編工作加快推進。從秦家咀墓地、楚紀南故城、龍鳳莊遺址等考古項目入選“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到石首走馬嶺考古遺址公園成功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名單,荊州考古工作捷報頻傳。尤其是紀南城遺址考古工作,通過廓清宮城邊界、探明烽火臺遺跡,再現了楚國都城的營建智慧,讓“楚國八百年,鼎盛在荊州”從文獻走入實證。
讓文物“活”起來,更需要創新表達。最早的楚簡“藥方”、最早的楚簡“字謎”、迄今最早樂譜……今年10月14日舉行的“荊州區域新發現戰國秦漢簡牘與中華歷史文明”學術會議上,發布“荊州簡”最新成果及多項“之最”,為公眾展開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楚國畫卷。
5年來,荊州簡牘兩度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簡牘探中華》,秦家咀楚簡《九九術》驚現最早乘法口訣,王家咀楚簡《樂》重現失傳千年華章,讓古老文明與當代深度對話;荊州博物館推出《荊楚瑰寶趣味講堂》,讓青少年在研學中觸摸楚文明脈搏;荊州文保中心“讓有機質文物重獲新生”技術入選全國十佳案例,大國工匠吳順清帶領團隊,將荊州經驗帶向三星堆、海昏侯、武王墩等全國考古現場。
古今交響 讓楚韻“潮”起來
當科技與文明交匯,歷史便在新的舞臺上蘇醒。荊州,這座千年古城,用創新的筆墨,續寫楚文化的時代新篇。
科技為媒,讓千年楚韻煥發新生。今年國慶中秋假期,荊州古城東門賓陽樓前,數百架無人機在游客的驚呼聲中翩然升起,在夜幕中勾勒出千年文化的圖騰;古城光影秀高潮迭起,人群攢動,千年城墻上書寫著光影史詩,一場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讓各地游客流連忘返。荊州古城游客年接待量實現跨越式增長,從2020年的75萬人次攀升至2024年的124萬人次。

《楚樂》演出片段
荊州方特園內,科技與文化的對話仍在繼續?!肚返脑娙孙L骨與《楚樂》的編鐘禮舞,通過全息投影與數控舞臺,生動再現了楚國文化的瑰麗畫卷?!皞鹘y文化與現代科技碰撞,讓荊州方特超10次登上中央電視臺,產生巨大的品牌曝光與影響力,也讓游客深刻感受到了荊州的城市魅力?!比A強方特(荊州)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佘晨說。

荊州博物館深受文博愛好者和游客喜歡
創意為橋,讓傳統文化走入現代生活。在荊州博物館文創區,以玉覆面、鳳鳥蓮花豆等文物元素開發的戒指、項鏈、手串、胸針等受到不少女性游客歡迎,楚式漆器技藝不再囿于展柜,而是化作文創首飾、家居雅器,走入現代生活;沙市碼頭文創園,老廠房變身“湖北最美文旅新空間”,工業遺存與藝術展覽、文創市集共生共榮;“荊州戰國袍”更是引爆社交平臺,僅荊州古城內就涌現旅拍妝造店40余家,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文旅新業態。
活動為引,讓世界看見荊州魅力。從荊州馬拉松到“與輝同行”專場直播,從楚文化節到中國電影大數據榮譽之夜……近年來,系列大型活動輪番登場,專家學者、電影人、音樂人以及運動員齊聚荊州、熱議荊州、推介荊州,成為了旅游市場推廣的“助推器”,讓千年古城荊州成功“出圈”。今年端午期間,荊州龍舟賽被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海外官方賬號向全球推介,荊州把“中國故事”翻譯成“世界熱搜”。
全域煥新 讓荊州“連”起來
“從早到晚,像追劇一樣。”今年國慶,“千年一城滿風華”項目首次串聯東門、大北門、南門,將古城三大節點“串珠成鏈”,形成一條融合楚韻、英雄與市井風情的“千年風華”體驗廊道。游客于此移步換景,應接不暇,直呼“看不過來”。這不僅是空間的貫通,更是體驗的升級。

千年風華,一見如故
荊州,正悄然完成一場從“游覽”到“體驗”、從“景點打卡”到“全域沉浸”的旅游嬗變。

游客參觀文物
近年來,荊州博物館與楚王車馬陣景區聯動直播,帶觀眾走進考古現場,聆聽楚文化的深沉回響;方特、荊州古城等核心景區推出聯票暢玩模式,打破景區壁壘,推動資源整合。

楚王車馬陣里的戰國袍
“‘十四五’以來,荊州以全域旅游理念重塑發展格局,明確以古城5A級景區創建為核心引擎,系統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構建起‘一城四區’空間布局——以荊州古城為龍頭,紀南文旅區、洪湖紅色生態旅游區、天鵝洲濕地生態區、松滋洈水風景區協同發展。”市文旅局副局長李征宇介紹。

監利周老嘴鎮開展紅色沉浸式文旅
業態也在全域格局中不斷煥新——
鄉村旅游提質升級,荊州區淺山森林美術園、銅鈴崗蔬菜主題公園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體育旅游成效顯著,松滋洈水體育旅游線路獲評國家級項目;
夜間旅游精彩紛呈,紀南文旅區成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湖北文旅·荊街創成省級夜間消費聚集區。

荊街上演文娛活動
5年來,建成開放湖北文旅荊街、淺山森林美術園、荊州國際賽車場、石首天鵝洲麋鹿博物館等一批標志性項目,推動旅游基礎設施與體驗場景全面煥新。
產業聚勢 讓旅游名片“亮”起來
“十四五”時期,荊州文旅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5年,預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3.76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76.08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分別增長82.5%和113.6%,文旅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顯著提升,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站在“十五五”新起點,荊州擘畫文旅發展新藍圖。李征宇表示,市文旅局將大力實施文化鑄魂戰略,整體提升文化影響力,統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等工作,全力推動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同時,構建全域新生態,以“一城四區”為主軸,推動“全季運行”,強化“全時驅動”,打造四季皆景的旅游新模式,發展獨具荊州特色“早經濟”新引擎和“夜經濟”聚集區。
根據《荊州市整體提升文化影響力行動方案》,荊州設定了清晰的發展目標:到2027年,全市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000億元,建成全國特色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300億元,建成全國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荊楚文化權威闡釋地、場景展現地、活動聚集地、旅游目的地,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從數據增長到格局重塑,從項目建設到品牌塑造。荊州正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在融合中煥新,在創新中前行,一幅“全域皆景、四季可游、晝夜同興”的文旅新畫卷正在荊楚大地徐徐展開。(伍丹 孫穎 周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