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機器人就像一個成年男性,肩能扛手能提,你要教他什么,他就能學會什么。”11月1日,在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走進武漢產業投資懇談會現場,九光智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光智能”)創始人徐志根的介紹,吸引了在場企業家紛紛側目。

懇談會現場。馮雪攝
徐志根本碩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他說,“武漢是我的第二故鄉,從14歲到20歲,我在這里獲得了學識、鍛煉了本領、形成了認知。”如今,徐志根帶著自己創立的九光智能回到武漢。
“武漢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布局具有前瞻性,從產業布局、投資強度、政策扶持力度、具身智能機器人多樣性發展等方面,都引領全國。”徐志根透露,未來5年計劃在漢投資至少11億元建立總部基地。目前,總部基地項目已在東西湖區開工建設,訓練基地也正在布局。“明年一季度,這些特殊的‘打工人’將開始量產,年產量3000至5000臺。”

懇談會現場。馮雪攝
據了解,九光智能成立于2023年9月,已在香港、深圳和武漢設立總部基地,并成功研發出第三代人形機器人。“我們是武漢第一家以生產力工具機器人作為唯一目標的企業“,在徐志根看來,這些機器人是真正能在危險環境下替代人類工作的“實干家”。
“AI打工人”能做什么?徐志根解釋,在核輻射場景里,它們可以替代人去做危險工作:打開門,把核廢料取出來,再去做取樣。他透露,公司已與核能領域企業及研究院進行了多輪洽談,預計明年相關方案將投入應用。
談到技術優勢,徐志根說,“我們研發的機器人,從部件到關節到整機以及AI體系均為全棧自研,目前九光智能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顯性性能指標已達到業界領先水平。”

九光智能機器人概念圖。圖為采訪對象提供
徐志根介紹,這些機器人將采取“通用基礎+專業訓練”的模式。“就像培養一個剛成年的小伙子,先具備基本能力,再根據崗位需求進行專業培訓。”未來,這些“AI打工人”將兵分三路:一部分用于自己的訓練中心,一部分供應給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智能機器人系統研發中心、香港大學、華科大等戰略合作高校和科研機構,最后一部分則真正走向“工作崗位”,在有毒有害有輻射的惡劣環境中替代人類工作。
據悉,該懇談會由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市投資促進局主辦、武漢青年企業家協會承辦。會上透露,永道集團計劃在湖北投入35億元建設華中區域總部;青網科技控股集團計劃在湖北推進3個高端制造產業園項目;深圳市微筑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3000萬元在武漢建設“工業安全設計研發生產一體化基地”;上海赟匯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希望與武漢市共同發起設立“人工智能天使投資基金”。
“這些企業的集體布局,正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推動武漢智能制造產業邁上新臺階。”武漢市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政策扶持和招商力度,推動人工智能、氫能、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助力武漢全力打造“五個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馮雪 陳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