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奔涌處、古城起新章,戰鼓催征時、發展勢如虹。荊楚大地上,襄陽正以“項目為王”的磅礴氣勢,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發展浪潮。
今年以來,襄陽大力實施“兩資三能”工程,在招商引資戰場上捷報頻傳:11個百億級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生根,總投資額突破22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從襄陽楚能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項目的“關鍵布局”,到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的“極速落地”,再到興發保康谷城磷化工產業園項目的“襄陽加速度”,這批重大項目正以雷霆萬鈞之力,重塑產業格局、提升城市能級、激活就業市場,為千年古城襄陽注入新時代發展的澎湃動能。

▲千年古城日新月異
項目引領鑄就區域崛起“新引擎”

▲楚能新能源襄陽70GWh鋰電池項目開工
重大項目建設是引領城市能級躍升的核心引擎。百億級項目的密集落地,正深刻重塑襄陽在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位勢,成為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關鍵支撐。
在這背后,“襄陽速度”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展現了襄陽發展新氣象。
看,投資220億元襄陽楚能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項目,1天完成公司注冊、項目備案,30天完成土地掛牌;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總投資106億元,從接洽到敲定僅23天;興發保康谷城磷化工產業園項目,投資200億元,從簽約到開工僅用100天……
這樣的高效推進,背后是“鐵打襄陽”精神的硬核力量,是“五化”管理落地的精細注腳,更是襄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生動寫照。
湖北聯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俊剛由衷贊嘆,從拜訪企業到確定合作方案、從線上交流到實地考察,襄陽以高效的行動、務實的態度,將項目推進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實有力,為項目的順利落地鋪就了堅實道路。
這種重商親商的務實作風,形成了強大的“口碑磁石”效應,使湖北聯投集團有限公司、成都云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紛紛在襄陽加碼投資。
與此同時,襄陽堅持以“兩資三能”工程為牽引,全面推動發展能級、速度和質效的整體提升,加快構筑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百億項目的布局,不再是簡單的點狀分布,而是圍繞資源轉化、產業升級進行戰略落子,推動項目布局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集成”升級。
襄陽楚能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項目助力襄陽躍升為全國新能源產業高地、興發保康谷城磷化工產業園項目探索“資源地+生產地”協同機制、湖北聯投集團磷煤氟產業襄陽基地項目瞄準綠色循環轉型、湖北能源集團襄陽風光水火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項目助推低碳城市建設——這些項目不僅投資規模大,更強化了產業協同、區域聯動的發展框架,如同堅實的“四梁八柱”,為襄陽提升經濟韌性和輻射能級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這批項目的推進,襄陽在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位勢持續提升。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引領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建三局襄陽古城保護開發項目為文旅產業賦能……這些項目不僅做大經濟總量,更在做優城市功能、提升輻射帶動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如今的襄陽,正以項目的“硬支撐”提升發展的“軟實力”,城市能級實現歷史性躍升。
聚鏈成勢鍛造產業發展“強主軸”

▲興發保谷磷化工產業園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百億項目的落地,不僅是投資規模的重大突破,更是產業生態的系統性重構。襄陽以“鏈式思維”強勢推動產業向高端化、集群化、綠色化邁進,新舊動能轉換的步伐鏗鏘有力,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這一宏大進程中,傳統產業率先“向綠而生”“向新而進”,煥發出蓬勃生機。襄陽磷礦資源豐富,但過往的產業層次與其資源地位并不相稱,隨著成都云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聯投集團有限公司、興發集團等龍頭企業入駐,帶來的不僅是雄厚資本,更有先進技術與全產業鏈模式的有力支撐。
興發保康谷城磷化工產業園項目,構建了從“資源采選—精深加工—磷系新材料—固廢綜合利用”的完整閉環,劍指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磷化工全產業鏈基地。而成都云圖控股磷化工綠色循環產業項目,則憑借成都云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技術、資源與管理上的深厚積淀,致力打造成為襄陽乃至全國磷化工升級的示范工程……這些百億項目如同為產業升級按下“快進鍵”,強力推動襄陽磷化工產業從“資源型”向“高端化、綠色化、循環化”轉型,實現產業能級的實質性躍升。
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新興產業也在加速搶占新高地,“鏈式招商”持續釋放聚變效應。襄陽楚能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項目的落地,正助力襄陽加速成長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將推動襄陽整車制造實現從“油”到“電”的根本性跨越,帶動技術、資本、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匯聚……“引進一個鏈主、帶動一條產業鏈、形成一個集群”的發展路徑,清晰勾勒出襄陽破解產業轉型難題的戰略實踐。
產業能級的全面提升,不僅依靠精準的產業布局,更有賴于招商方式的創新突破,襄陽堅持機制創新,將其打造為項目招引的“隱形引擎”。十大招商團隊以“集團軍”模式協同作戰,“五化”平臺實現全程精準管控,資本運作靈活高效——通過一系列機制革新,襄陽及全市招商系統有效打破了路徑依賴,確保了項目招引的精準度與落地效率,推動招商引資實現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
百億項目的接連落戶,不僅是規模的增長,更是產業結構優化、動能轉換與價值鏈攀升的生動實踐。它們正不斷匯聚成推動襄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持續刷新產業的高度,增強發展的韌性與后勁,充分彰顯襄陽在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擔當與引領力量。
產城共榮夯實民生普惠“幸福基”

▲武漢理工大學博士,隆中實驗室軟包電池中試線負責人李士棟正在做實驗
重大項目是發展的核心載體,更是就業的重要源頭。百億級項目相繼落戶襄陽,不僅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更推動就業結構從“體力型”向“技能型”升級,讓廣大居民在產業發展的浪潮中共享紅利,實現“產業興”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和良性互動。
直接就業崗位實現“量質齊升”。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產業基地項目目前已集結及招聘人員兩百余人,隨著項目的深入推進,將從研發、生產到銷售釋放大量崗位;襄陽楚能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項目、興發保康谷城磷化工產業園項目等制造業項目也需要大量技術工人……這些崗位不僅數量可觀,而且隨著產業升級,對勞動者素質要求也在提高,推動襄陽人力資源結構持續優化,并向高技術、高技能方向演進。
產業鏈協同不斷拓展就業空間,龍頭項目的輻射帶動效應日益凸顯。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以整帶零”,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襄陽;磷化工產業集群則有力拉動采礦、運輸、研發等相關行業就業……這種“乘數效應”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就業促進體系,項目落地所形成的“磁吸效應”,將持續匯聚產業鏈相關企業,帶動物流、售后等配套服務領域就業增長。
人才集聚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百億項目帶來的不僅是普通崗位,更是吸引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契機,華為先進技術體系的引入、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研發需求、現代磷化工的升級示范,都需要大量專業人才,這為襄陽廣納四方英才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助于優化人口結構,提升城市整體創新能力。
正如湖北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涂山峰所說,“襄陽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蓬勃氣場,更加堅定了包括廣大企業在襄陽投資興業、扎根發展的信心與決心。”人才與產業的良性循環,正為襄陽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立足新起點,襄陽正以重大項目為引擎,推動就業結構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書寫著“以產聚人、以人興城”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隨著一批批百億級項目持續發力、一條條產業鏈深度融合,這座千年古城必將煥發更加昂揚的生機,在產城共榮、人才匯聚的壯闊征程中揚帆遠航,為區域發展注入更強動能、開拓更廣天地。(劉倩 李楊婷 姚立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