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該鎮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峰鎮按照縣委統一安排部署,在縣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抓作風、比奉獻、聚合力、促發展”為主題,以“加強新時期群眾教育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活動為載體,以創建“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和爭當“五帶頭”共產黨員為總體目標,大力推動“創先爭優”活動向縱深發展,促使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抓領導,重組織,為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可靠保障
近年來,該鎮積極創新工作思路,不斷強化工作措施,力促創先爭優活動深入、有序開展,
一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該鎮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經常性地深入各村,對村級黨支部創先爭優活動進行檢查,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由駐村干部具體負責指導,及時查找問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有效推進工作。
二是搞好宣傳,營造氛圍。在各村充分利用板報、會議、廣播等形式,及時宣傳創先爭優活動的基礎上,積極對在爭創活動中涌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交流、宣傳和推介,樹立典型,示范帶動,力爭為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是組建專班,完善機制。該鎮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組建兩個工作專班深入開展村級財務清理和村級后備干部考核工作,確保村級財務清清白白,廣大群眾清清楚楚,進一步完善落實基層組織保障機制和后備干部隊伍培養機制。
四是規范檔案,強化力度。建立黨員電子信息庫、黨員信息臺帳等相關檔案,并及時進行整理、規范,為下一階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促進黨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完善黨建指導員聯系村制度,對“五個基本”,“七個體系”建設查漏補缺,加大基層組織建設力度。
抓規范,重創新,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在創新爭優活動中,該鎮立足實際,將創先爭優與社會管理相結合,從“制度、班子、隊伍、作風”四個方面,切實加強效能建設,著力改變中峰的內外形象。
(一)抓制度建設,規范管理上水平。人管人,事倍功半,制度管人,事半功倍。該鎮從規范機關干部管理入手,制定出臺了《中峰鎮干部隊伍管理制度》、《中峰鎮政府機關管理制度》和《中峰鎮黨員干部包保責任制度》,修訂完善了《黨委工作制度》、《黨政班子學習制度》、《黨委決策議事制度》、《重大問題請示報告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多項制度。通過建章立制,建立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有力保證了各項工作規范化有條不紊地運轉。
(二)抓班子建設,民主公開聚合力。近年來,中峰鎮黨委圍繞建設一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的鎮黨委班子的目標,做到高標準嚴要求,鎮黨委一班人始終堅持從自身做起,帶頭執行,在學習中提高素質,在實踐中鍛煉本領,不斷提高班子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三)抓隊伍建設,激活干部一池水。嚴格按照制定出臺的相關規定,加強對黨員隊伍和鎮、村干部以及鎮直單位負責人的教育和管理。通過選派干部到各級黨校學習、組織各種培訓和定期理論學習等形式,在干部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促使干部養成想學習、愛學習、重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干部高雅情趣,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四)抓作風建設,建設干群連心橋。鎮黨委立足中峰實際,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牽頭創造性的組織開展 “五講五訪”和“三群”(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活動,著力開展干部作風建設,通過活動的開展,組織干部深入群眾中去,及時了解掌握社會動態和群眾的生活情況,傾聽群眾呼聲,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建設干群連心橋,努力營造干部群眾“共榮辱、共得失、同進退”的良好工作氛圍。
抓服務,辦實事,推動各項事業均衡發展
該鎮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緊緊圍繞實施“富裕中鋒、宜居中峰、活力中峰、誠信中峰、平安中峰”建設目標,以推進工農對接為抓手,以產業建設為支撐,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重點,以加強黨的建設為保障,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推進基層民主管理進程,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03億元;農業總收入達1.23億元;工企業總收入達2.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57元;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17.6萬斤,實現財政收入231萬元,農民收入大幅增加,鎮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創先爭優活動成效正在逐漸顯現。(李配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