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蔣家堰鎮堅持“生態立鎮、產業富鎮、商貿活鎮、旅游名鎮”戰略,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民朋友錢包迅速鼓起來了。
發展觀光農業。該鎮依托“口子鎮”地域優勢,積極爭取項目,整合資源,對內挖潛,對外借力,把發展觀光農業作為保障農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并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充分調動農民的投資積極性,吸引了南來北往的投資者,觀光農業得到快速發展。相繼興建了蘆溝口村萬畝生態觀光木瓜園,敖家壩多功能旅游觀光園,小壩子500畝高效設施蔬菜示范園,以及長梁茶場有機綠茶產業園。
調整產業結構。該鎮牢牢抓住特色種植業和生豬養殖業,順勢引導,乘勢發展,把這兩大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主方向和主陣地。在特色種植業上,以建設規模種植基地為目標,大力發展林特間作,積極引進和推廣實用技術。共累計發展木瓜10000畝、蠶桑3000畝、魔芋6000畝、金銀花4500畝、麥冬350畝、棗皮500畝、設施蔬菜550畝、核桃10000畝等。在生豬養殖業上,增建基礎設施,加大防疫防控力度,大力發展養殖專業戶。目前,以益盛園萬頭生豬養殖基地為龍頭,促進全鎮13個“150模式”生豬養殖基地統籌發展。
拓寬增收渠道。該鎮堅持綠色經濟、勞務經濟和個人經濟三輪驅動,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農民增收步伐。在綠色經濟方面,狠抓林權制度改革,以林地確權為核心,認真落實惠農政策,活化造林機制,調動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實現了農民得利、集體受益、大地披綠。在勞務經濟方面,認真落實每年的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提高農民就業謀生能力為目的,鼓勵引導農民向第三產業轉移,積極實施農村剩余勞動力“走出去”戰略,全鎮通過各類渠道輸出務工人員4.5萬余人。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求真務實抓扶貧,真正使貧困群眾得到實惠。在個體經濟方面,始終堅持“商貿活鎮”的戰略,先后出臺多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不斷壯大個體商貿實力。同時,加快“一株三帶”集鎮新區和鄂陜工業園建設,為個體業主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據統計,該鎮貿易飲食業達532家,年總收入達1587萬元;服務業達117家,年總收入達455萬元。(彭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