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配合課改,給全校教師打造一個“研”的平臺,也為小作者有一個自己的園地,經(jīng)過兩周緊張的準備,《畫屏山》初現(xiàn)輪廓,擬開設詩歌、散文、文學評論、人物傳記和學法指導共五個欄目。
刊名取自位于該鎮(zhèn)顏家街村境內(nèi)的畫屏山,此山海拔千余米,綿延數(shù)十里,因雨后云霧環(huán)繞,也叫云霧山。在峭壁絕巖上,有一道幾十丈高的瀑布飛流直下,山因水而靈,當?shù)厮追Q漂水巖。在同治版《竹溪縣志》“山水篇”中這樣描述:“畫屏,山勢絕壁崇巒,爭奇獻秀,宛若紅嵐白云之外,昔人以《畫屏煙雨》為八景之一。”因此又叫畫屏山。
我們期待著校刊能讓更多的教師“研”起來,讓學生更多的靈感“涌”出來,也期待著能讓家鄉(xiāng)的山水“走”出去。(陳紅松 袁華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