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從長安鎮出發,穿過楚長城,10多分鐘便到了湖北蔣家堰鎮。
穿行于蔣家堰街道,記者感觸最深的是這座千年古鎮繁榮的邊貿經濟。昔日楚長城抵御了秦人的金戈鐵馬,而今“九頭鳥”卻將貿易做到了秦川腹地。
魔芋收陜南賣全國
農戶將魔芋切片,專業合作社加工成魔芋角,再到竹溪工業園加工成魔芋精粉,賣給娃哈哈、雙匯、喜之郎等食品企業。蔣家堰將小魔芋做成了大產業。
據蔣家堰鎮鎮長吳曉巍說,全鎮可年加工魔芋1200萬噸,90%的魔芋來自陜西平利、鎮坪、旬陽等地。秋天收購時,外省車輛擠滿305省道,蔣家堰已成鄂西北最大魔芋集散加工基地。
魔芋產業為蔣家堰帶來巨大財富,全鎮已有320家加工廠,年產值7000萬元,吸納農村2000多勞動力,人均創收8000元以上。
蔣家堰正謀劃:依托商貿流通優勢,建成鄂陜縣域邊貿農副產品加工集散中心,加快建成輻射秦巴山區的藥材匯聚地。
構建秦巴山區藥谷
連片的金銀花已抽出新芽,栽下的牡丹、白芍、桔梗綻出新綠。記者來到敖家壩片區,三個村統一規劃,連片整治,形成5000畝中藥材基地。“竹溪有中藥材1700多種,是秦巴山區中藥材基因庫。”吳曉巍說,全鎮已發展連片金銀花基地1萬畝,培植種植大戶200多家。
去年,蔣家堰鎮采摘金銀花21萬公斤,加工成品2萬公斤,農民創收300萬元。
“選擇這個產業也是反復比較的結果。”吳曉巍說,“同長安鎮一樣,茶葉也是竹溪主導產業,但不太適合蔣家堰。”
金銀花耐寒、耐旱,管理得好,每畝收益可達1萬元,一般也有5000多元收入,盛花期達30年,淘汰的樹兜可當盆景賣。
去年,蔣家堰鎮與全國知名的藥材集散地安徽亳州合作,成立秦巴山區中藥材交易中心,計劃打造種苗銷售、藥材種植加工、物流一體的產業鏈。
打造生態旅游名鎮
銀瓦白墻全坡頂,古樸的漢派建筑依山傍水。十堰市正推進竹房城鎮帶建設,蔣家堰則位于這一城鎮帶前沿。
吳曉巍介紹,作為湖北省最早確定的10個重點口子鎮,蔣家堰獲得省市縣多方扶植,但與長安鎮所享受的西部大開發政策相比,差距還很大。
比如,通村公路建設,蔣家堰每公里補貼10萬元,最高15萬元;長安鎮每公里25萬元,最高達30萬元。新農村建設,蔣家堰每戶補貼1萬元,長安鎮則為5萬元。“至于工資,就更不好意思了。你們長安鎮鎮長4200元,我是1800元。”吳曉巍笑言,“沒辦法,我們不能坐等政策,只有拼命干。”
蔣家堰鎮利用竹溪縣建設百里生態長廊的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楚長城、明清山寨古堡、蓮花寺等幾千年人文歷史資源,加上觀賞性很強的中藥材基地,打造生態旅游名鎮。“聽說陜西省也在推進陜南千里綠色長廊建設,蔣家堰應和長安鎮聯手,將兩省兩大戰略對接,共同促進旅游業發展。”吳曉巍說。
兄弟視角
長安鎮鎮委副書記高魏:蔣家堰人勤勞、淳樸,經商意識強,加上土地、交通等優于長安鎮,發展空間很大。鎮領導思路明確,全力打造生態旅游名鎮和邊貿經濟強鎮,只要一屆屆接著干,不出十年,肯定有天翻地覆的變化。http://jjy.zhuxi.gov.cn/E_ReadNews.asp?NewsId=1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