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張亞楠 鄒啟明 報道:春回大地春風暖,萬物復蘇正“農”時。隨著氣溫逐漸回升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處處洋溢著春耕春種的蓬勃氣息。


來到蔣家堰鎮中原村,只見運輸車輛穿梭在山坡小路上,上面載著的覆盆子幼苗閃動著綠油油的葉片,村民們正忙著翻整土地、栽苗施肥,播撒著豐收的希望。



覆盆子又稱樹莓,因為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等物質被譽為黃金果,營養價值高味道好,一直倍受消費者喜愛。除了果實外,覆盆子的根、莖、葉都可以入藥,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藥用價值極高。?


△漁豐魚業董事長 劉紅
據悉,該合作社在鄂坪鄉王家河村已有300余畝的覆盆子成熟基地,與此同時,蔣家堰鎮與水坪鎮的基地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設。

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和消費者對高品質水果需求的增加,覆盆子及其深加工產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具有較好的前景。“我們種植的覆盆子品種由德國引進,已經與德國藥廠簽訂了每年600噸的干葉收購合同,產值約1800萬元,2025年預計擴產到6000畝,預計年產值約5000萬元。我們在全縣共種植1500畝覆盆子,需要固定工人80人,全年帶動300多人務工。”漁豐魚業董事長劉紅告訴記者。
小小樹莓果打開農民致富路,成為中原村的“致富果”,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澎湃動力。
△附近村民 謝利平夫婦
從前的中原村山坡上都是撂荒地,不僅著火風險大,還對生態系統有一定影響。覆盆子喜土質疏松、含水量充足、富含腐殖質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蔣家堰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適宜藥食同源的覆盆子生態農業發展。中原村采用農業加合作社方式,鼓勵企業投資發展農業,漁豐魚業有限公司抓住機會在中原村流轉了300畝土地充分利用當地環境優勢種植覆盆子。如今撂荒山地變成了致富沃土,覆盆子的種植成為致富新途徑,讓村民端上了“富盆子”。


下一步,漁豐魚業將考慮通過深加工把新鮮采摘的覆盆子加工成原漿、果汁、果醬等多種產品,提高產品利用率,保障特色農產品增值。該合作社將乘著旅游業的春風,融合文旅發展果實采摘,帶動地方產業聯動協同發展,加快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進一步提升產業附加值。

中原村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也將經過時間的耕種變成豐厚的沃土,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畫卷正徐徐展開。溫暖的陽光下仿佛看到紅彤彤的覆盆子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紅寶石閃閃發光,蔣家堰鎮中原村也將繼續在特色農業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種出更富裕的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