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為深入落實省委、市委和縣委以共同締造為載體深化實踐活動有關要求,全縣各地扎實推進共同締造試點擴面提質,規范試點擴面方法步驟,廣泛動員干部群眾參與,涌現出一批典型事例和特色經驗做法。11月26日起,竹溪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欄目《共同締造試點行》,將對全縣320個行政村(社區)的共同締造試點做法進行集中展示,為共同締造試點擴面提質增效貢獻智慧和力量。
蔣家堰鎮蔣家堰村6組:執“共同締造”之筆,繪美麗鄉村畫卷
踏入蔣家堰鎮蔣家堰村6組,一幅整潔秀美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門庭與村道干凈整潔,田壩和房屋交錯縱橫,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柏油路如絲帶般串聯起家家戶戶,一盞盞明亮溫暖的路燈照亮著人們前行的路。
蔣家堰村6組位于蔣家堰村中心,全組現有人口123戶481人,其中常住人口82戶405人,正式黨員15名。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該村組始終貫徹“以民聲定民生、讓民意變滿意”的理念,以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為抓手,凝聚民智、匯集民力,把問題化解于無形。

用心“話家常”,小切口醞釀大轉變
“老輩子,最近身體還好嗎?今年玉米收了多少斤?。俊背弥藷岬尿滉栠€未探出頭,工作組與理事會一同到村民家中拉家常,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宣講新理念,用一個個生動的事例將共同締造的理念傳播給群眾,以噓寒問暖的話語打開群眾“話匣子”,傾聽他們的心聲,回應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多輪走訪下來,累計收集群眾反饋的共性問題2個,個性問題25個,即知即辦問題6個。同時,多次召開院壩會,向群眾講理念、說好處,引導村民為小組建設建言獻策,充分發揮了群眾主體作用,激活共同締造“一池春水”。

“王方軍一直都是個熱心腸,我覺得他特別適合當理事會會長”村民王大娘說。在成立基層自治組織的過程中,村民們積極響應,紛紛推薦出自己心中的最佳人選。最終根據群眾意愿和實際需要,蔣家堰村6組建立了理事會、黨小組、婦女小組、守水護水志愿隊、糾紛調解小組、鄰里互助小組共六個自治組織。自六個機制體制成立以來,小組成員共入戶走訪300余次,參與群眾戶院會8次,主動承擔工作職責,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協助群眾解決問題31個。
用智“謀良方”,小人物匯聚大力量
“我家雖然不寬裕,但如果能把路燈安起來,我愿意捐200塊錢”“我也愿意,不然晚上黑黢黢的,孩子想出門玩我都不放心……”修建路燈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村民們的認可,在理事會的帶頭下,家家戶戶紛紛慷慨解囊,短短幾天內便籌集到3萬余元用于購買路燈。

“我覺得路燈間隔20米剛剛好,這樣既能保證照明效果,又不會過于密集造成浪費?!薄拔壹议T前那條泥巴路太窄了,一到雨天就沾一腳泥,要是能鋪上水泥就好了,既美觀又方便。”戶壩會上,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熱火朝天地就路燈款式、價格及便道維修等事宜展開討論,實現從“旁觀者”到“決策者”、從“當配角”到“做主角”、從“獨角戲”變“大合唱”的角色轉變。經群眾商議決定,購買太陽能路燈25盞,并由理事會成員對接路燈供應商,獲取路燈款式、商談路燈價格,落實采購相關事宜;關于便道拓寬硬化問題,群眾主動提議采取輪流出工的方式進行道路平整建設,再由理事會聯系污水管網施工方,將建設過剩的混凝土贈予群眾,由群眾拉至便民小道自行硬化。

在路燈、便道施工完畢后,村民自發成立志愿隊,對村組內的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進行維護。經過群眾共謀、共建,見證了環境的改善,贏得了群眾對共同締造工作的真心支持。

用情“優服務”,小舉措成就大滿意
為凝聚群眾力量,提高服務質量,婦女小組、守水護水志愿隊等自治組織在村組內開展了房前屋后環境大評比、廣場舞比賽、河道衛生大清理等活動,打造出整潔、美麗、宜居的村莊環境,營造了和諧友愛的小組氛圍。如今的蔣家堰村6組,戶戶門前道路通,路燈更比月兒明,村民們紛紛點贊:“這個共同締造搞得可真不錯!村莊變得干凈漂亮,我們住得也更加舒適幸福!”

今后,蔣家堰村將以6組試點為基礎,持續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打造宜居和美新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