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25日全鎮啟動持證殘疾人基本情況調查以來,豐溪鎮的山村里多了些忙碌的身影——鎮殘聯干部、村專職委員、志愿者組成的“暖心小分隊”,拎著檔案袋、揣著登記表,挨家挨戶敲響持證殘疾人的家門。

“暖心小分隊”:用腳步織密 “不漏網”
為了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小分隊量身定制了“靈活服務方案”,對居住集中的村民,在村黨群服務中心設“臨時登記點”,備好熱水和座椅,方便大家集中登記;對臥床、癱瘓或獨居的殘疾人,提前通過村“兩委”摸清情況,預約上門時間,帶著便攜檔案本、簽字筆甚至老花鏡,坐在炕頭、桌邊細細聊;對在外務工的殘疾人,通過視頻連線“云走訪”,既問就業情況,也嘮家長里短,讓在外的人也能感受到家鄉關懷。
“三問需求”:把事問到 “心坎上”
“這次調查,每一項都跟咱們殘疾人的日子息息相關。” 鎮殘聯負責人介紹,調查內容不搞“花架子”,緊緊圍繞“日常怎么過、最愁啥、盼啥幫”展開,歸結起來是“三問”,問“過得怎么樣”,摸清“家底”:從康復需求,到教育保障,再到社會保障,每一項都認真記錄;問“最需要啥”,聚焦“急難”:對有就業意愿的,追問“能做手工活還是想學電商”;對需要照護的,記錄“每月需要幾次上門護理”;;問“有啥變化”,更新“動態”:對比往年檔案,核對身體狀況、家庭收入、幫扶措施等是否有調整。
從 “需求清單” 到 “幸福清單”:關懷不止步
“調查只是第一步,關鍵是把‘需求’變成‘服務’。” 鎮殘聯負責人說,后續將對收集的信息分類梳理,形成“需求清單”,再對接資源轉化為“服務清單”:對輪椅、助行器等輔助器具的需求,優先對接縣殘聯“輔助器具適配項目”,爭取11月前完成首批適配;對就業需求,聯合鎮勞保所開展“手工編織”“電商入門”免費培訓,還會聯系本地企業提供“家門口崗位”;對照護需求,組建“村醫 + 志愿者”居家照護小分隊,定期上門幫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量血壓、做家務。

據悉,此次調查將持續至10月底,覆蓋全鎮所有持證殘疾人家庭。收集的數據不僅會為上級完善殘疾人福利政策提供“第一手依據”,更會成為豐溪鎮“精準幫扶”的“指南針”——讓每一位殘疾人朋友出門更方便、生活更舒心,真正共享鄉村發展的“幸福果實”。(陳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