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豐溪鎮以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為抓手,通過精準清產核資摸清家底、規范財務管理明晰權責、盤活閑置資源提升效益,讓“三資”管理在陽光下運行,為鄉村振興筑牢根基。
清產核資“精準畫像”
鎮紀委聯合包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及財政所組建專項工作組,下沉17個行政村全程指導村民代表戶主會,推動清產核資落地。工作組堅持“全面覆蓋、精準核查”,聚焦縣委巡察反饋、審計檢查及自查問題,圍繞線索排查、資產清點、財務規范、合同整治、平臺應用、扶貧資產核查等關鍵環節,逐項核查2024年及上半年村級財務憑證、銀行流水及附件資料,嚴把賬務規范、憑證齊全、材料完整關。鎮紀委全程監督,對敷衍自查、整改遲緩的村“掛牌督辦”,推動問題線索“起底清零”,實現資產“底數清、情況明”。鎮財政所負責人表示,通過線下核對現金銀行流水、線上校驗電子憑證,對程序不規范、資料不全問題“立行立改”,確?!叭Y”管理合規透明。
民主決策“聚智賦能”
豐溪鎮始終將民主參與作為“三資”治理的“生命線”,構建“多層次議事、全方位監督”群眾參與機制,讓村民從“旁觀者”變為“當家人”。全鎮累計召開戶主代表大會64場次,吸引了4200余人次參與,實現了民主監督的“無死角”覆蓋。在資產核查環節,工作專班攜帶三資監管平臺導出的資源資產明細表及彩色分布圖,在戶主會上逐項公示、逐條核實,確保每一塊土地、每一筆資產都“曬在陽光下”。涼橋村黨支部書記郭珊深有感觸:“我們帶著資產‘明白紙’和‘實景分布圖’開會,群眾看著圖、核著數,集體家底再也不是‘糊涂賬’,大家心里都亮堂了!”
為保障群眾知情權,該鎮建立“線上+線下”常態化公開體系,通過村務公開欄、村民微信群等渠道,每月定期公示資產變動、收益分配等情況,讓“三資”運行“透明化”。民主參與不僅體現在監督,更延伸至決策全流程。在下壩村“三變”改革試點中,村民通過戶主會共同表決,將300畝閑置山林入股村合作社,成功募集股金12萬元。
資源盤活“點石成金”
豐溪鎮堅持“治理+發展”雙輪驅動,通過盤活閑置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重點項目,喚醒沉睡的“三資”。靈杰黃連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1200余畝閑置山林,探索“黃柏厚樸+黃連”套種模式,目前在地藥材年產值達3000萬元,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合同期滿分紅收入預計突破百萬元。
在重大項目建設上,全鎮已落地和啟動垃圾填埋場、泉河流域生態治理、移民后扶等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33億元;同步推進界梁、洞賓口村廢棄礦山修復、紅巖一級電站改造、集鎮污水管網升級等3個項目,總投資9500萬元,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激活發展動能。特色產業多點開花,全縣首家林麝特種養殖基地建成投產,天麻素含量達藥典標準2倍,“豐溪藥膳”品牌吸引八方游客。今年,該鎮計劃新增黃連、冬花、貝母等中藥材種植1萬畝,實現在地總面積7萬余畝,年產值預計突破3億元,讓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與群眾“增收致富”同頻共振。
如今,豐溪鎮集體資產在“陽光”下規范運行,村民參與治理的熱情持續高漲,“三資”治理成效正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下一步,該鎮將持續深化“三資”管理,鞏固“三變”成果,加快推進“鄂渝陜旅游集散中心”和“中藥材特色小鎮”建設,讓集體資產“活”起來、群眾腰包“鼓”起來,繪就共同富裕新畫卷。(孟達君 陳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