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竹溪縣豐溪鎮,群山疊翠,清風拂過林下500畝連綿的清風藤基地。濃綠掩映中,一株株清風藤沿著坡地舒展枝葉、長勢喜人。一年前,它們還是從湖南懷化遠道而來的“客人”;如今,已在豐溪的土地上深深扎根。而這片土地的命運轉折,早在五年前就與一條產業鏈緊密相連……

五年原料輸出,今朝謀變破局
豐溪鎮地處秦巴山脈腹地,森林茂密,野生清風藤資源豐富。五年來,這里的清風藤一直穩定供應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其產業鏈上的“后方倉庫”。兩年前,該公司董事長吳飛馳多次赴豐溪鎮調研原料基地時提出:“你們有這么好的資源,不能只做原料產地,應該自己握緊這條藤,把產業做起來。”這句話像一粒種子,落進了鎮黨委書記劉敬海的心里。“我們長期輸出資源,卻沒有品牌、沒有技術、沒有話語權。”該鎮黨委意識到,豐溪不能永遠只做“幕后供應者”。
走出去引進技術,“土專家”接棒攻堅
2023年,豐溪鎮黨委書記劉敬海帶隊,組織鎮村干部、藥農代表組成考察組,專程赴湖南正清藥業學習清風藤規模化種植和育苗技術。考察歸來,鎮黨委立刻成立技術攻堅小組,一批“土專家”——老黨員、老藥農、村干部主動站了出來。沒有現成教材,他們就一遍遍試驗、一株株觀察;缺乏專家指導,就邀請湖南正清藥業技術員遠程指導。失敗了就重來,出芽了就記錄……耗時一年多,硬是摸清了清風藤從種子培育到扦插繁殖的全套技術。“真成了!”技術員張紅站在基地里,搓著滿是泥土的手笑得合不攏嘴,“你看這葉子多亮,根扎得多穩——咱們的土,能養出好藤!這藤就像我們的孩子,終于在豐溪扎下根了!”
林下生“金”,生態經濟雙豐收
如今,豐溪鎮林下清風藤種植規模已達500畝。通過與其他藥材輪作、間作,既保護了生態,又大幅提升了土地效益。清風藤具有耐蔭喜濕的特性,特別適合林下種植,不破壞原有植被還能增收。“我們不再只賣原材料。”劉敬海堅定地說,“下一步要做初加工、拿認證,真正把‘豐溪清風藤’的品牌樹起來。”村民劉美芝一邊打理藤苗一邊笑:“以前采藥靠天吃飯,現在種藥憑技術掙錢。山還是那片山,日子卻更穩了。”
從連續五年向外輸送原料,到如今掌握人工育苗技術、擁有自有基地和品牌發展路徑,豐溪鎮完成了從“依賴輸血”到“自我造血”的產業突圍。“沒有別的技巧,就是肯學肯干。”劉敬海笑著說,“清風藤能在這里活下來、長得好,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如今,這批“土專家”正帶著更多農戶加入種植隊伍——一根藤,正悄悄編織起豐溪鎮的鄉村振興夢!(陳建樹 郭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