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竹溪縣豐溪鎮以“周五環境整治日”為指導,整合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資源,聯合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以“文明實踐星期五”為平臺,組織干部群眾開展“共護碧水清流活動”,全力打造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生態鄉村,為鄉村振興增添綠色動力。

多線并進,筑牢生態屏障。活動中,豐溪鎮村志愿者和駐村干部組成“清河先鋒隊”與“文明勸導隊”,協同開展工作。清河先鋒隊拿著工具,沿著河道進行“拉網式”排查,重點清理主河道及支溝堆積的生活垃圾、建筑廢料和農業廢棄物,打撈水面漂浮的塑料瓶、枯枝敗葉等污染物。對于河岸隱蔽的衛生死角,隊員們采用“人工+機械”配合的方式,保證清理沒有遺漏。
文明勸導隊在河道周邊進行動態巡查,向違規垂釣者宣傳環保法規,勸離在河道耕種的農戶,協助養殖戶清理沿岸畜禽糞便。工作人員現場展示無磷洗滌產品的環保優點,并發放《河道保護明白紙》,通過“案例講解+實物對比”,讓生態理念被大家理解和接受。
創新宣傳,構建共治格局。活動借助“線上+線下”立體宣傳網絡,在村級微信群推送《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解讀短視頻,利用“村村響”廣播反復播放方言版環保順口溜,在河道顯眼位置增設“保護母親河”主題文化墻和警示標牌。周家壩駐村工作隊創新性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組織中小學生擔任“河道小衛士”,通過暑期托管班和繪制環保手抄報等形式,帶動家庭參與河道保護。對于在河道邊洗衣服、傾倒垃圾的村民,志愿者采取“柔性勸導+服務置換”方式,主動幫忙清理雜物,還提供環保收納袋,用真誠的態度消除村民的抵觸心理。
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治理成果。下一步,豐溪鎮將建立“周五必查+隨機抽查”工作機制,由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牽頭組建河道巡護隊,每周五進行常態化保潔,每月聯合環保、農業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設立“生態紅包”獎勵制度,村民舉報破壞河道行為或參與志愿活動,就能兌換生活用品,以此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師梅婷 陳建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