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移風易俗是關鍵一環。今年以來,竹溪縣豐溪鎮積極探索、先行先試,以周家壩村為試點,逐步在全鎮17個村全面鋪開移風易俗工作,通過強化宣傳引導、完善制度保障、創新治理模式等一系列有力舉措,為鄉村注入文明新風,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
宣傳引導精準發力,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為了讓移風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豐溪鎮采用“入戶走訪 + 群眾大會 + 倡議書發放”的立體化宣傳模式。鎮村干部深入農戶家中,累計走訪820戶,與村民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耐心講解移風易俗的重要意義。同時,召開30余場次院壩會,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共同討論移風易俗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式,增強了村民的參與感和認同感。此外,在村內顯眼位置張貼、發放倡議書80余份,確保宣傳覆蓋率達到100%,讓每一位村民都能知曉。
創新設立的“移風易俗積分制”成為激發群眾參與熱情的“催化劑”。村民們通過參與移風易俗活動積累積分,如主動簡辦紅白事、參與志愿服務等,憑借積分可以兌換生活用品。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與移風易俗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爭先的良好氛圍。周家壩村的賀大叔說:“以前覺得移風易俗是政府的事,現在有了積分制,我們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實惠,大家都愿意積極參與。”
制度建設務實管用,紅白理事會引領新風尚
豐溪鎮以黨員、鄉賢為核心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婚喪喜慶事宜操辦標準》。明確規定婚事彩禮不超過5萬元、宴席規模不超過20桌等量化指標,倡導喪事簡辦,抵制大操大辦。提倡生前盡孝、死后薄葬,簡化治喪儀式,抵制散埋亂葬、封建迷信等殯葬陋習,嚴格遵守喪葬管理規定,執行平墳臥碑喪葬要求,規范喪葬幫忙人數不超過50人標準。
紅白理事會充分發揮作用,對村內紅白事進行全程監督和指導。在村民辦理紅白事前,理事會成員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宣傳操辦標準;事中,對宴席規模、彩禮金額等進行把關;事后,對執行情況進行總結評估。通過這些量化指標和嚴格規定,成功降低了村內紅白事的舉辦標準,有效減輕了村民的經濟負擔與精神壓力。村民老張感慨地說:“以前辦個紅白事,不僅花錢多,還累得夠嗆。現在有了紅白理事會的指導,既省錢又省心,大家都能輕松不少。”
示范引領成效顯著,榜樣力量帶動文明新風
組織移風易俗勸導隊伍開展“四勸導”行動,勸導隊伍深入村民家中,耐心講解移風易俗的重要意義,引導村民自覺遵守相關規定。同時,將移風易俗工作與村規民約相結合,設立“紅黑榜”,評選“文明家庭”“星級農戶”,表彰優秀、批評違規,發揮榜樣引領作用。
組織“身邊人講身邊事”宣講活動,邀請村里的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代表分享自己的故事,以真實鮮活的案例引導村民摒棄“比排場、講闊氣”的舊觀念,逐步樹立“比貢獻、比公益”的新風尚。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帶頭踐行新規,激發全村崇學尚智氛圍。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自覺遵守移風易俗的規定,文明新風在村里逐漸盛行。
移風易俗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豐溪鎮將繼續鞏固和擴大移風易俗工作成果,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舉措,持續推動文明新風在全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建設美麗、和諧、文明的鄉村而不懈努力!(師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