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溪鎮:發展特色中藥材 打造旅游集散地
“豐溪鎮地處鄂渝陜交界處,鎮內物產豐富,生長著以黃連、天麻、梭欏、獨活、玄參為主的100多種中藥材,現已建成中藥材基地50000余畝,年產中藥材5000多噸,豐溪黃連被授予‘十大楚藥’稱號。”9月18日,竹溪縣豐溪鎮黨委書記劉敬海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今年以來,豐溪鎮深化能力作風建設,錨定打造中藥材特色小鎮和鄂渝陜旅游集散中心的目標,推進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劉敬海介紹,該鎮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創新基層黨建工作體系,推行基層治理“五天工作法”,錘煉黨員干部作風,形成整體工作創一流、特色工作創唯一、單項工作爭先進的良好局面。
依托現有農特資源,推進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圍繞“擴藥穩煙保菌增蜜”產業發展思路,持續擦亮省、市“一村一品”中藥材示范鎮品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35000畝,發展烤煙6000畝、食用菌150萬棒、羊肚菌200畝,養蜂10000箱。同時,發揮地處鄂渝陜三省市交界的區位優勢,新建二級客運中心站,打造以豐溪愛情谷、合歡谷為代表的旅游景點,提升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接待能力。
以提能力強作風為主線,開展“五查五看”活動。“五查五看”即查知識儲備,看能否增強理論學習、提高業務本領、提升素質能力;查黨性意識,看能否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嚴于修身律己;查進取精神,看能否敢于面對困難、勇于奮力拼搏,創新開展工作;查工作作風,看能否落實工作部署、有力有為有效、盡職盡責盡心;查落實成效,看能否主動擔當作為,努力敬業奉獻、開創工作新局面。持續推進“共同締造”試點擴面工作,探索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著力推進鄉村建設“六件事+”落實落地。開展黨組織書記“話變化感黨恩樹新風”宣講活動100余場次,走訪群眾6000余人次。嚴格落實“周一接訪、周二走訪、周四化解信訪問題”工作機制,有效化解歷史遺留問題7件。通過開展“五查五看”活動,提振了黨員干部精氣神,取得一系列工作成果。該鎮獲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洞賓口村成功避險案例被應急管理部通報表揚。
以項目建設為戰場,一線淬煉干部作風。把重大項目協調建設現場和及時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的現場作為檢驗干部工作本領的主戰場,作為錘煉干部、考驗干部的“試金石”。十巫南高速公路竹溪段項目是竹溪縣重點民生項目,豐溪鎮境內征地拆遷任務占總任務的65%,涉及10個村1303戶。面對艱巨的征拆遷工作,該鎮組織黨員干部發揚“戰晴天、斗雨天、不怕苦、不叫累”的工作精神,保障項目順利施工,鍛造了一支“講政治、講擔當、講團結、講規矩、講情懷、講實干”的干部隊伍。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依托自然優勢和產業基礎,以大健康產業發展和十巫南高速公路建設為契機,抓好中藥材特色小鎮和鄂渝陜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劉敬海表示。(秦巴佬 吳守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