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溪鎮戈邊河村二組村民議事會上,村民王生銀提出:“雙溪橋頭空地缺少欄桿,小孩玩耍、行人過路都很危險,存在安全隱患,大家說一說有什么好辦法”“這個問題好解決,我們大家出工出料,我打算出磚嘛。”村民鄧澤瓊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響應。“我出水泥”“那我出工”……在大家的呼聲中,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這一小事的解決,得益于共同締造。近年來,竹溪縣豐溪鎮堅持探索基層治理新舉措,積極推動構建“人人參與、群策群力”的多元化治理新格局,切實將工作優勢活力轉化為鄉村發展的效能動力。
把準方向之“舵” 搭建共謀平臺。堅持黨建引領共同締造,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發展優勢。搭建共謀平臺,堅持村內的事兒大家商量著辦,引導群眾從“各人自掃門前雪”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轉變,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權利,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真正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辦”。持續深化運用共同締造理念賦能鄉村發展,豐溪鎮第一批、第二批共同締造試點擴面村先后開展多輪次入戶走訪,組織召開護院會、小組會,積極搭建干部與群眾、群眾與群眾溝通平臺,收集群眾意見建議,選好小組理事會,發揮群眾“主人翁”意識,共謀村級建設與發展。
揚起為民之“帆” 踐行共建初心。共同締造關鍵在“共同”,群眾作為鄉村治理的主體,其參與程度和積極性對于提升治理效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豐溪鎮積極發揮“小組理事會”作用,通過入戶宣傳向群眾普及共同締造意義和目標,宣傳先進典型和成功案例,激發群眾共同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引導群眾健全村民理事會制度,群眾通過推薦、選舉產生自己的代表,參與村內治理,增強群眾的信任感和歸屬感;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組織群眾參與村莊規劃、環境整治、解決身邊小事、參與文化活動等具體事務,讓群眾在實踐中感受到參與共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以群眾共同建設助推鄉村發展。
劃動發展之“槳” 提升共享成果。共同締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豐溪鎮通過廣泛宣傳,積極動員,引導每個人都能成為共同締造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共享者。堅持從“小切口”入手,問需問民,聚焦房前屋后的實事小事,從辦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煩心事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締造試點擴面促進了村級面貌的大提升,村內群眾更加團結、村風民風更加淳樸、鄰里關系更加和諧、環境衛生更大改善...更多的普通百姓切實感受生活的變化,帶來幸福感的提升,群眾參與度越來越高,共同締造的成果也在逐步顯現。
共同締造,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動實踐。豐溪鎮將始終堅持以群眾為中心,堅持黨建引領,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參與村組事務管理,突出群眾主體地位,攜手共進,不斷書寫共同締造的新篇章,讓更多群眾受益!(李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