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當時發現得早、走得及時,不然后果不堪設想!”7月1日,豐溪鎮洞賓口村村民陶祿曉想起一個月前的緊急避險,仍心有余悸。
5月18日至20日,竹溪縣豐溪鎮迎來一輪較強降雨過程。5月21日下午1時左右,豐溪鎮洞賓口村村民陶祿曉發現自家房屋后側山體有零星碎石崩落,遂將此情況電話報告給村文書石德平。石德平立即將情況向豐溪鎮人民政府和豐溪鎮國土所報告,并第一時間到場核實。同時,竹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災股也迅速帶領省水文隊地質專家趕赴現場開展調查。
經實地踏勘,專家們發現該處山體上分布有多處松動的危巖體,崩落風險極大。5月21日下午6時許,豐溪鎮人民政府對危險區范圍內的5戶15人進行轉移安置。5月22日上午8時許,該山體上部約1.2立方米的石塊發生崩落,因人員轉移及時,成功避免2戶8人受傷。
日前,國家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火災綜合防治司發布通報,將此次事件作為典型案例予以表揚。地處鄂西北秦巴腹地的竹溪縣,有著“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地質結構穩定性差,汛期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災事故。
入汛以來,竹溪縣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通過壓緊壓實縣、鄉(鎮)、村聯動管理責任,采取“人防+技防+物防”聯防措施,織密織牢防汛避險安全網,確保河庫安瀾、社會安定、人民安康。
“縣鄉村”三級聯動。該縣按照縣領導包聯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兩委干部包戶的原則,每周對已查明的地災隱患點、農民建房切坡點和高填方點進行拉網式巡查,實行地質災害氣象精細化風險預警制度,研判地質災害險情,制定應急舉措。雨前會商氣象信息,把預警信息精準到村一級,將相關部門及地災防治工作人員、四位一體網格管理人員和監測員全部納入預警發布范圍,明確各預警級別對應的響應措施,形成環環相扣的工作閉環。對威脅5人以上或險情嚴重的地災隱患點開展預案演練,一旦發生險情或災情,按照應撤盡撤的原則,由鎮村干部組織快速撤離并安置涉險涉災群眾,全力保護群眾安全。
“人技物”三級聯防。該縣通過現場人員的定期巡查以及監測設備的實時監控,及時掌握各個隱患點的實時動態,切實防范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每遇極端惡劣天氣,該縣主要領導坐鎮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協調調度,“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統充分發揮“千里眼”“順風耳”作用,第一時間將氣象預報、水雨情等信息上報省市、下達鄉鎮,縣應急管理、水利和湖泊等部門建立一體化響應和雙向協同的24小時值班值守機制。組織各鄉鎮和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扎實做好防汛搶險救災應急預案演練,分門別類開展形式多樣、重點突出、有針對性的培訓,進一步提升應急救援實戰能力。目前,該縣已在176處地災隱患點安裝監測預警設備612套,并按照“一點一員”標準配備監測員,提升預警能力,構筑起堅固的安全防線。

與此同時,該縣統籌各級各類應急搶險救援物資和救援力量,加強巡查值守,完善應急預案和避險措施,確保一旦出現險情能夠迅速出動,科學有序組織施救;進一步明確任務,壓實屬地責任和部門主體責任,加強統籌調度,強化溝通協作、信息共享和會商研判,增加巡查頻次,把工作盡可能前置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準備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以干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平安指數”。(郭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