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東方升起,漫步在泉河步道上,盛開的鮮花散發出淡淡幽香,干凈的環鎮水泥路串聯起一棟棟干凈整潔的房屋。“原先的柴火灶已經閑置了,現在換上了電磁爐,省時還方便”泉源村村民凌壽春說到。

”六無鄉鎮”建設正在帶來鄉村的美麗蛻變。泉源村農村庭院從垃圾堆、豬圈、柴草堆”老三景”,變為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新三景”,創新“三分離”(雨水進溝引流灌溉、污水進池引流進廠、糞污進池分離還田)模式在全鎮推廣。泉溪河流域每周五定時開展的河道大清理工作已成常態。泉溪鎮13個行政村實現主干道等公共區域垃圾”清零”,昔日的柴草垛、雜物堆變身居民休閑的”小花園”。

泉源村僅僅是泉溪鎮推動“六無鄉鎮”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泉溪鎮始終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把污水治理與“六無鄉鎮”工作相結合,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57戶旱廁變水廁,12戶畜禽欄舍煥然一新,300米污水收集溝(管)蜿蜒村舍,13處庭院重現雅致,拆除私搭亂建40處,新建3處生態停車場,鋪設主管網6000余米。更為關鍵的是,戶均投入預算控制在3500元以內,真正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辦實事暖民心,也真正實現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新跨越。

目前,泉溪鎮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隨著環境得到良好改善,也帶動了該村群眾發展蔬菜、煙葉、中草藥種植等林下經濟,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走在泉溪的路上,以往的垃圾堆、柴禾堆都看不到了,隨著一項項惠民政策的陸續出臺、落地實施,不僅讓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也更改變了各地村容村貌和大家的生活習慣。一幅幅美麗和諧的鄉村畫卷正在泉溪徐徐展開。(譚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