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溪鎮馬家壩村積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力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治理。
工作開展之初,馬家壩村“兩委”多次召開全村黨員干部會議,動員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實踐,“每月一次分類經驗總結會、每周一次黨員分類課、每日一次準確分類投放”慢慢成為全村黨員干部的生活必修課。黨員干部模范帶頭,極大地促進了工作開展。
黨員分類工作隊利用親友感情、熟人效應,分包左鄰右舍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他們挨家挨戶做工作、教知識、授技能,不厭其煩地將分類的重要性傳達給每一戶家庭、每一位村民。遇到個別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動員工作,通過黨員多次上門、村“兩委”干部輪番上陣、書記帶隊入戶的方法,用持之以恒的精神,將村民“要我分類”的思想轉變成“我要分類”的行動,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取得成績。
如何進一步引導群眾,把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轉化為常態化行為習慣?馬家壩村深入探索“德者有得”機制,在村中設置“紅黑榜”“曝光臺”,成立村民信用管理小組,將垃圾分類、環境衛生作為道德評議的重要內容。村“兩委”成員、3名村代表組成評分小組,每月對全村村民進行1次隨機抽查并打分。與此同時,馬家壩村設置了一處“積分超市”,將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列入積分兌換項目,有效分類投放可獲積分,用來在“積分超市”兌換商品。此舉不但有效調動了群眾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熱情,還大大降低了管理費用,真正用“小積分”解決了“大問題”。
下一步,馬家壩村將通過黨員干部的積極帶頭引領和精細的網格化管理服務,不斷提升村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規范化水平,推動百姓觀念轉變,促進人居環境改善,為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奠定基礎。(譚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