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一場秋雨過后,泉溪鎮塘坪村云霧繚繞,宛如仙境在濛濛,細雨中,記者一行前往塘坪村探尋該村是如何把小土豆做成大產業的?

地里刨出“金果果”
“塘坪村海拔1100余米,非常適宜土豆種植和種子繁育。”剛步入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家春就向記者介紹起當地土豆的特色:“我們村的土豆個大味美、軟糯香甜、營養豐富……”
在塘坪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著土豆。早在1978年,省農業主管部門就在這里成立了土豆研究示范點,先后選育出大量優良品種并推向全國。

塘坪村出產的高山土豆暢銷全國,成為當地一項特色支柱產業。“今年村里的土豆根本不愁賣,甚至供不應求。”楊家春激動地說,縣城一位客戶一口氣要30噸土豆,但村里的采收能力有限,只能采多少供多少。
土豆銷路暢,村民得實惠。“我們村有260多戶村民,平均每戶種植土豆2畝,畝產達3000斤,戶均增收七八千元。”楊家春告訴記者,7月份是村里土豆采摘的旺季,村民們提前過了一個“豐收節”。
不僅如此,塘坪村級運營管理公司——湖北省薯山行生態建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236畝標準化高山土豆良種繁育基地,村民們到基地務工,每天有近200元的收入。

現年64歲的三組村民周必成,是當地有名的土豆種植大戶,靠種植土豆不僅脫了貧,還供出兩名大學生。他對土豆飽含深情,還自編了“土豆歌”:“大土豆小土豆,一年四季吃不夠;土豆絲土豆片,包餃子都用土豆餡……”
掌握良種“芯片”
百姓日子過得美,振興步子邁得穩。塘坪村如何靠高山土豆蹚出了致富路?
“除了有種植土豆的地理優勢外,種子也是關鍵所在。”泉溪鎮副鎮長柏忠偉說。
據柏忠偉介紹,土豆易染病、品種退化快,此前,泉溪鎮多個村莊的土豆種子,大都是直接或間接從內蒙古、山西等地引進,種子帶病,導致病害加重,產量呈下降趨勢。
“如不實施種子培育,泉溪高山土豆的品牌會丟失,口碑會受損。”泉溪鎮農技服務中心負責人尹寧詳的話直指要害。

了解這一情況后,從2017年起,泉溪鎮黨委政府決定以“做優品質、創樹品牌、富民強鎮”為目標,全力打造秦巴山富鋅土豆良種繁育基地。鎮黨委負責人帶隊,先后多次到華中農業大學咨詢、洽談,最終得到國家農業農村部馬鈴薯生物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宋波濤等科研單位和專家的支持。
2022年,泉溪鎮投資400萬元,采取“華中農業大學的種源和技術、合作社統籌管理、基地示范種植、農戶共同參與”的方式,流轉土地200多畝建設富鋅高山土豆良種繁育基地,從華中農業大學引進13個原種進行繁育,最終篩選并保留5個優質原種。

“有收無收靠良種,收多收少靠良法。有了良種基地后,我們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更有底氣。”站在塘坪村66畝集中連片的富鋅高山土豆良種繁育基地旁,柏忠偉說:“以塘坪村為起點,泉溪鎮的富鋅高山土豆種植已經擴展至8個村。”
“鏈”起產業融合夢
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延長農民增收“價值鏈”,當前,塘坪村正在積極探索發展土豆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該村把一些小土豆或殘次品,深加工為土豆面條、土豆粉條、土豆干、土豆淀粉等產品進行銷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初步形成土豆種(品種繁育)——土豆花(觀賞)——土豆(原產品)——系列產品(深加工)多產業融合的特色產業鏈模式。

“今年6月,泉溪土豆通過有機認證,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泉溪鎮黨委負責人表示,該鎮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扶持土豆加工企業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將小土豆做成大產業,使土豆變成群眾致富的“金豆”。(吳可新 曾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