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竹溪縣匯灣鎮土地梁村深入貫徹落實共同締造理念,聚焦摸需求、強組織、辦實事、建機制,扎實開展共同締造試點工作。

機制創新,“自治組織”活起來。共同締造工作專班通過多輪入戶、重點摸排的方式,深入宣傳發動,掌握基本情況,全面摸清試點小組村民骨干、務工人員信息、婦女在家情況,青少年情況以及興趣愛好。在確認90%以上村民同意成立自治小組后,工作組與村“兩委”召開村民小組會議,選舉產生村民小組理事會,并實現群團小組、互助小組村民全覆蓋。

自治組織剛成立,理事會會長師利根第一時間召開協商會議,共同討論處理龔太新之子過世后事料理一事。今年67歲脫貧戶龔太新之子在外地因故離世,其老伴長年在外務工,料理后事成為了這個家庭迫在眉睫的難題。理事會成員得知此事后,立刻趕到這戶人家安撫情緒,村民積極響應,紛紛出錢出力幫助料理后事,讓龔太新重拾生活信心,讓共同締造精神在土地梁村傳承。

一戶一景,“人居環境”亮起來。早上6點多,土地梁村4組64歲的潘世成,照例提起掃帚打掃門前的院子。早前,潘世成就是個整潔勤快的老人,自從加入了村民理事會,他開始從自身做起,將房前屋后公共區域進行了精心布置,建設出了“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并通過自己釣魚的興趣愛好,打造出了小魚池,把美化農村人居環境意識刻入行為、融入習慣,成為了村民們的學習標桿。

與此同時,土地梁村4組成立了環境監督小組,制定完善簡潔明了、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積極宣講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每天對公益性崗位清掃情況、村民房前屋后整潔情況進行檢查、勸導和處置,村民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很大提升,大家主動打掃房前屋后,清理亂堆亂放,并將垃圾集中堆放以待清運,有效減輕了環衛保潔員的工作壓力,村民生活居住品質得到實實在在提升。

變廢為寶,“產業發展”強起來。“嗡嗡嗡......”,在土地里村四組李尚意房前屋后,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棟棟“小房子”,成群的蜜蜂來回穿梭飛舞,蜂桶上種植的鮮花姹紫嫣紅,別具一番風味。
共同締造,共同富裕是最終目標,怎么發展產業成了村民小組理事會商討的重要課題。走進土地梁村4組,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空曠之處都看得到種著鮮花的盆栽,下面是一棵棵樹樁,這就是村民用傳統方式養蜂的蜂箱。“有一次我在山上砍柴,在一個樹樁里找到10斤蜂蜜,回來我就開始研究怎么用廢棄樹樁養蜂,又美化環境”李尚意說。

“今年剛嘗試用樹樁養蜂,一共14個桶,每個桶將近出了10斤蜂蜜,收益了2萬多元,可以推廣給村民采用”因李尚意的蜂蜜是放養式采百花而成,品質高,口感好,根本供不應求,村民小組理事會將樹樁養蜂納入議事日程,研究改良方式方法,推廣全組使用。目前全組共有樹樁蜂桶27箱,村民們也自發開始種植果樹、鮮花,為蜜蜂提供蜜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共同締造理念深入人心。(通訊員 鄧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