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國
近年來,隨著國家“三農”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在“要致富先修路”思想的指導下,農村道路無限延伸,農村機動車輛成倍增長,駕駛隊伍逐漸龐大,隨之而來的便是農村道路交通隱患多、交通事故多、交通違法多和交通無人管理、隱患無人整改、違法無人查處等“三多三無”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問題逐漸暴露,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人、車、路、管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在此,筆者就如何加強山區農村道路及車輛交通安全管理,解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全縣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淺談一點自己的見解。
一、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現狀
竹溪,位于鄂西北大巴山脈東段北坡,地處渝、陜、鄂三省市交界地區。山勢由南向北橫貫全縣,南高北低,高低懸殊。西南部海拔高達1740米,東北部海拔276米,相對高差2464米,形成垂直傾斜地帶,構成了高山地區典型特征,是全省最偏遠的山區貧困縣。縣轄15個鄉鎮和1個林區,轄區版圖面積3307平方公里, 總人口為36萬,工農業生產以水電開發,茶葉、煙草、魔芋、木材、貢米種植加工和畜牧養殖為龍頭產業,帶動全縣各行各業的全面發展。轄區不通鐵路、不通高速、不通國道、不通水運,只有49公里的二級省道和176.77公里的三級省道。
(一)轄區道路基本情況。2000年,竹溪縣擁有道路719條,通車總里程只有1462公里;到2010年底,全縣道路增加到1243條,通車總里程達到2838.353公里。其中:除襄關、白竹、興界、鮑雙4條省道、通車里程225.77公里,水天、泉向、三寬、九雙4條縣道,通車里程296.291公里外;鄉道258條,通車里程共計923.822公里;村道977條,通車里程共計1392.47公里。
從中不難看出:全縣鄉村公路共計1235條,通車總里程為2316.292公里,占全縣通車公路總里程數的65.74%。目前,全縣100%的鄉鎮、90%以上的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并且路面都已經過水泥硬化處理。從道路發展速度的角度上不難看出,10年間,公路增長516條,通車里程增長1376.353公里,發展速度之快不言而喻;從道路發展的分類來看,10年間增長的道路大多都是鄉村道路;從道路條數和通車里程的角度講,全縣公路幾乎可以統稱為“鄉村公路”。由此可見抓住了鄉村道路安全管理,就抓住了竹溪交通安全工作。
(二)全縣機動車輛情況。2000年全縣共有各類機動車10749輛,而截止到2010年底,全縣共有各類機動車輛50812輛,十年間各類機動車輛成三倍增長。其中:客運車輛1134臺(大客中巴車39臺、面的車1095臺);轎車1598臺(其中:機關單位299臺,個體1299臺);貨車804輛(其中:大貨車358臺、小貨車446臺);農用車輛2229臺(其中:農用四輪1540臺,農用三輪689臺);三輪麻摩車1339臺;兩輪摩托車43698臺。從各類車輛分布及通行情況來看,沿“305”省道鄉鎮機動車輛總數大大多于我縣南山地區鄉鎮機動車總數,呈現出“北大南小”“北多南少”的總體趨勢,但南部山區鄉、村道路農用車、摩托車、客貨雙排車等“五小”車輛日流量又大大多于城關附近6個鄉鎮。
據初步統計,經常通行于南部山區鄉村道路上的農用車及拖拉機800余輛、雙排客貨車200余輛、三輪汽車200余輛、低速載貨汽車100余輛、摩托車達20000余輛,各類大、小汽車1000余輛,占機動車總數的50.33%。由此可見,抓住了山區農用車、面的車、客貨雙排車及摩托車的管理,就抓住了竹溪防范惡性交通事故工作的主流。
(三)機動車駕駛員情況。截止2010年12月底統計,全縣共有各類機動車駕駛員40057名。其中:1、各類汽車駕駛員7639人(客運車駕駛員1275人,大貨車駕駛員1097人,小汽車駕駛員5267人);2、農用車駕駛員1229人;3、摩托車駕駛員31189人。全縣二輪摩托車、農用車等“五小類”機動車駕駛員占機動車駕駛員總數的82.6%,而且大多數都常年在我縣南部山區活動。十年前,全縣各類機動車駕駛員總數只有10375人,十年發展駕駛員隊伍三倍之多,其中摩托車駕駛員、非職業性汽車駕駛員及個體駕駛員占整個駕駛員隊伍的87.1%,具有人員素質差、駕駛技術差、職業道德差、守法自覺性差的特點,從而形成了駕駛隊伍管理難、難管理的局面。
(四)道路交通事故情況。取近3年的道路交通事故為例:2008年全縣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98起,死8人,傷11人,損失3.7萬元。其中,鄉村道路為198起,死3人,傷6人,損失2.1萬元,占全縣交通事故起數的49.74%;2009年全縣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597起,死26人,傷338人,損失25.3萬元,其中,鄉村公路共發生交通事故279起,死11人,傷233人,損失15.6萬元,占全縣交通事故起數的46.73%;2010年全縣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597起,死30人,傷581人,損失35.7萬元,其中,鄉村道路共發生交通事故643起,死19人,傷279人,損失23.7萬元,占全縣交通事故起數的40.26%。交通事故逐年上升。
(五)交通管理警力情況。2000年全縣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民警46人,2006年有交通管理民警36人,2010年只有交通管理民警27人(其中2人長年有病不能上班),真正能正常上班的民警只有25人,但最近又調3人到縣看守所工作,現實有警力22人。下設辦公室、車管所中隊、事故調處中隊、秩序中隊和4個路面控管。其中:大隊領導4人,辦公室1人,車管所3人,事故調處3人,秩序2人,一中隊4人,負責305省道和城關地區道路巡邏保暢工作;二中隊2人,負責興界路沿線的鄂坪、匯灣、泉溪、豐溪和泉向路沿線的桃源、向壩6個鄉鎮;三中隊3人,負責305省道路沿線的中峰、蔣家堰和城龍路沿線的龍壩3個鄉鎮;機動中隊3人,負責水天路沿線的水坪、縣河、新洲、兵營、天寶5個鄉鎮。
從警力布局的角度上,全縣各鄉鎮交通管理工作警力配備平均不足1人;從實際工作需要的角度考慮,車管、事故和4個路面中隊的警力必須保證4-5人,全大隊必須保證有35至40名正式民警,才能保障各項工作正常運轉。警力的嚴重不足致使道路交通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就很難推進到位,各項基層基礎建設工作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當前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問題
(一)道路管理機制不健全。全縣除省、縣主干道路納入縣公路局正規化列養外,所有鄉、村道路基本上均為交通局、鄉鎮政府、村組共同籌資和村民集資聯合修建。把路修好已是大功一件,至于維修、養護和管理工作,既無機構又無人員,又無經費,從而形成“道路有人修建無人管理”的局面。
(二)道路交通自然交通環境差。除305省道、白竹路外,連同省道興界線、鮑雙線在內,所有道路都是依山傍水而修建,崎嶇險峻。或沿溪流而上下,或穿越縱橫交錯的溝壑,或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上。大部分道路臨水、臨崖、臨澗,沿河、沿庫。尤其是村道,隨山就勢而建,道路狹窄、坡陡彎急,沒有任何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
(三)農村駕駛員駕駛技能差。由于管理工作不能全面覆蓋,導致駕駛員缺乏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學習和駕駛技能培訓,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和和事故防范責任感。購車后只要車輛能開走就上路運行,哪里還曾想到自己的駕駛經驗、操作技能和事故責任及后果。
(四)農村車輛運行狀況差。購車后不上牌、不辦證、不登記入戶、不承購保險便立即投入使用,以發揮其最大的效用,恨不能立即收回車輛成本。平日也不維修、不保養,導致車輛長期處于不良狀態運行,安全保障系數普遍較低,一旦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根本無能力賠償,最終將后患推向政府及社會。
(五)村民交通安全意識差。農村機動車特別是農用車、摩托車、三輪汽車的部分駕駛人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熟視無睹、置若罔聞,不知其違法行為所要承擔的責任及后果,無證駕駛、違法載人、超載超速或酒后駕車、無牌無證上路、不辦保險上路行駛、車況不良帶病行駛等交通安全隱患層出不窮,為了掙錢無視交通法規,不考慮交通安全,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悔恨已晚,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無法密補。有的公然駕駛摩托車沖闖執勤“關卡”,拒絕接受檢查;有的農民遇到趕場、婚喪嫁娶或重大節日,不管車輛性能和駕駛人技術如何,更不管是貨車、三輪車還是摩托車、農用車,只要能替代步行見車就上;有的不管駕駛人同意與否、隨意扒車。
(六)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執法環境差。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越來越艱巨,管理與被管理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在執勤執法、事故處理、車駕管理中,交警與當事人發生矛盾沖突隨處可見,特別是在查糾明顯交通違法時或現場處罰違法車輛駕駛人時,多數違法行為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不維護法律的尊嚴和交警的執法權威,而是與交警形成對峙、甚至發生正面沖突,圍觀群眾不但不指責違法行為人,反而起哄鬧事或指責管理者,助長了交通違法者的氣焰,將交通警察推向風口浪尖。
(七)農村道路交通事故調處難。農村道路交通肇事大多數為摩托車和兩、三輪農用車輛,而此類車輛大部分都沒有承辦保險,一旦發生交通事故(特別是死亡事故),受害人的醫療費用、善后安置和損害賠償責任等都無法落實。有的死傷者家屬不管責任大小,一旦發生事故便糾集親戚家屬采取抬尸堵路、漫天要價,或聚眾上訪、圍攻政府辦公場所,將矛頭指向公安交警,致使事故調處工作無法開展,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八)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難。一是鄉村道路戰線長、遍及范圍廣、較為偏僻偏遠。從道路條數和通車里程在全縣所占有的比例不難看出;二是交警警力有限、鞭長莫及;三是鄉、村干部沒有交通安全管理的職責任務。
(九)山區農村群眾出行難。全縣的大客、中巴和各類微型客車主要在305省道沿線人口集中地區從事營運工作,興界路、水天路及泉向路每日分別只有2輛客運班車通行于主干公路,沿線除人口集中的鄉鎮有少量的面的車輛在當地營運外,村民外出、中小學生上放學只能騎兩輪摩托車或步行。山高路遠、出行不便導致群眾遇車即乘和“農用車輛”違法載人屢禁不止。
(十)警力不足,道路管控難,事故防范難。十年前,竹溪交警大隊46個民警,管理10375名機動車駕駛員、10749臺各類車輛、1462公里道路;十年后的今天,竹溪交警大隊現有交通民警22人,管理40057名機動車駕駛員、50812輛機動車和2838.353公里道路。由此可見,“人、車、路”成倍的增漲,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事故防范力量和交通民警隊伍成倍減少,形成了管理與被管理的力量懸殊上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突出。6年前,由于交警警力有限,把監控南山片10個鄉鎮道路交通安全的交警二中隊弄成名存實亡,留下一個交通民警看隊護院,造成南山片兩年之內山區道路無人監控、交通違法無人查糾、交通事故無人防范; 2006年6月10日在興界路豐溪轄區發生的一起一次性死亡9名15至16周歲中學生的特大交通事故,雖然沒有追究我們多大的責任,但我們內心應該反思,應該吸取沉痛的教訓,也應該多思考幾個“假設”。時至今日,那一血的教訓仍未喚醒我們對交警工作及警力分配的重視,反而還新產生了將交警二中隊與泉溪派出所整合一體的想法。對此,我深感可怕,而又無能為力。總之,筆者認為,在對交警警力分配上,我們不能只站在本局的角度考慮,更要站在全縣的角度考慮,因為發生了惡性交通事故,上級黨委政府首先責問的是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因此,我們要具有大局觀念和政治觀念,重視和傾斜交警警力的配備。決不能因交警警力嚴重不足,而人為的導致形成道路管控難、事故防范難的局面。
三、加強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的思考與建議
隨著國家“三農”政策的實施,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道路交通環境及交通條件也隨之飛速的發展,鄉村道路越修越長,路面越建越好,農民新購各類機動車輛越來越多,參與交通活動的人和車越來越復雜;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及事故防范工作是新時期交警工作的新課題。為此,本人認為要想抓好我縣現階段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一套政府牽頭、部門參與、群防群治的交通管理工作體系。要認真貫徹國務院安委會([2009]19號)《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政府及省安監局提出的“隊所聯勤,以村管車,村路鄉管”的工作措施,把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納入鄉鎮“一把手”工程范圍,切實加強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部署、督導實施和考核考評,在全縣形成群防群治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
(二)健全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長效機制。要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長效機制建設,建立縣、鄉、村三級交通安全管理“網絡”,進一步明確鄉鎮政府及各職能部門管理鄉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責任,在全縣各鄉鎮的村組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層組織機構,明確村組干部參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職責任務;同時,設立“交通安全管理信息聯絡點”和“交通違法舉報點”,定人定崗定責,完善管理制度。
(三)加強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隊伍建設。由各鄉鎮政府組織實施,在各村組建立1-2名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協管員或信息員。落實管理工作經費,明確工作職能職責,定期報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信息,舉報各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以加強鄉村道路安全監管,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緩解公安派出所和交警警力嚴重不足和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鞭長莫及的突出問題,將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措施落實到基層。
(四)將鄉村道路管理及事故防范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范疇。各級政府應把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全年目標責任綜合考核考評的管理范疇,予以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同考評。定期組織各職能部門對鄉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制定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層層簽訂《安全管理工作目標責任書》,并實施嚴格地獎懲。對農村公路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或本年度內轄區道路發生2次以上重大交通死亡事故的實行全年工作“一票否決”。
(五)進一步強化農村派出所參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公安部關于農村派出所參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及要求,結合轄區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實際,由縣公安局下發《竹溪縣公安局農村派出所參與轄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規定》,明確派出所長是轄區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在各派出所掛“XX派出所交警”牌子,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便于派出所全面行使對轄區道路的巡邏控管、隱患排查、交通違法查處和一般或輕微交通事故的處理,并將工作情況納入派出所年度績效考核考評工作的管理范疇。
(六)建立隊所聯勤、警民聯動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勤務機制。根據農村道路里程、交通流量、交通違法行為規律與特點,合理調整警力布局及路面巡邏控管勤務工作模式,實行交警、派出所和交通安全管理基層組織聯勤、聯動、協同作戰的農村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打擊與處罰運作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覆蓋面,消除農村道路交通違法安全隱患,加強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防范。
(七)扶持和發展農村客運公交事業,逐步解決農民出行和中小學生上(放)學難問題。針對我縣南部山區鄉鎮公路客運車輛較少、地方財政資金困難和村民群眾、中小學生乘車難的問題,建議實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采取農村客運班線經營權與農村道路修建、改(擴)建“捆綁”,規范農村客運市場,將非法無序營運的微型面包車納入公司化經營管理,減免農村客運稅費,并實行地方財政年度定額補貼等辦法,吸納民營資本投入農村客運公交事業,以降低農村公路客車營運成本,讓客運業主有利可圖;以達到遏制“農用車輛”違法載人,打壓“黑車”非法營動空間之目的。
(八)加大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改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道路交通環境。縣人民政府要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改整治工作列入年度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和建設項目,定期組織交通、農機、安監、公路及公安交警部門對農村道路、特別是縣、鄉、村(組)道路上的事故多發路段、通行客運車輛的三級以下山區公路進行全面排查,逐條路線建立道路安全管理工作臺帳、逐個路段制定整治方案,落實整改責任;政府每年應將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項目列入地方財政預算,落實專項整改治理資金;要集中有限財力重點改造縣鄉公路急彎、陡坡、臨水、臨崖及長下坡路段的安全設施;對一時難以改造的,要增設交通警示標志。
(九)強化便民服務措施,著力解決農村機動車輛無牌無證等源頭問題。兩輪摩托車和農用車輛是山區農村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在全縣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管住摩托車,就是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總量;管住農用車、三輪汽車、低速貨車、拖拉機,就是防止發生3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要想管住,必須從解決無牌無證這個最基礎的問題入手,公安機關要創新服務舉措,主動地會同財政、稅務等部門支持,制定出臺優惠政策,推行“車輛登記入戶代辦業務”,開展預約、上門、延時服務和“送牌送證送檢”下鄉活動,最大限度地簡化辦事手續,提高農民群眾辦牌辦證的積極性和農村機動車上牌辦證率。同時還要推行農用車、雙排客貨車、面的車、微型雙排車辦理入戶上牌手續,村級組織登記,初級審批及簽訂安全責任書制度,把源頭管理壓到最基層,形成交通安全管理及交通事故防范人人有責、層層都管的群防群治群管氛圍。
(十)強化交通安全社會化宣傳教育責任,努力提高農民交通安全意識。各鄉鎮要把交通安全管理及宣傳納入鄉鎮日常工作范疇之列,要督促宣傳、學校、共青團、公安派出所和農機站等部門,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納入社會化工作范疇予以固定化、常態化,定期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以組織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開展“交通安全(文明)村”、“交通安全學校” 創建和 “文明機動車駕駛員”評選活動為抓手,在鄉(鎮)、村(組)組建交通安全宣傳員隊伍,采取在主要路口、村口、學校和客運站點設置鄉村交通安全宣傳櫥窗或提示牌,在公路兩側墻體、堤壩、巖石等到固定建筑物上刷寫醒目標語,將道路交通安全列入村規民約;作為中小學校社會公德教育的必修課程,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自覺性,增強交通安全防范意識。
(十一)交通民警隊伍要加強、保障要跟上。隨著飛速發展的“人、車、路”及越來越差的交通安全管理執法環境,筆者建議:我們一定要站在對竹溪人生命及財產安全高度負責,對黨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高度負責的角度,認真吸取2006年6月10日,我縣豐溪鎮發生的一次性死亡9名15至16周歲中學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經驗教訓,在交警警力分配上多傾斜、多重視、多支持。盡管全局目前警力確實十分緊缺,也必須確保交通民警在35人以上,才能基本維持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正常運轉,而且所有交通民警都必須做到一人多用,一警多能才行。由于我縣公安機關多年不招或少招新民警,導致現有的公安民警普遍年齡偏大、人員老化、工作熱情嚴重下降。為此,交警大隊還得招用15至20名協警參與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否則還是難以應對新形勢下復雜難管的“人、車、路”。此外,筆者也建議縣政府及縣財政應給予交警部門特別優厚的政策支持及經費保障。因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要求以及社會發展進步的管理要求,年年都需升級或新增各類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裝備和設備;年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經費開展各項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和宣傳教育活動;年年都在更新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投入大量的經費用于硬件建設;隨著執法環境的復雜變化,因道路交通事故引發的社會矛盾越來越多,因此帶來的所需維穩經費也越來越多。但是,由于全省縣級交警大隊同時存在著沒有專項的轉移支付和中央政法補貼,一切工作開展所需經費全靠地方政府供給和支持。多年來,各地交警工作所需經費一直是來源于交警規費及罰款全額返還自保自。目前,我縣執行的60%返還政策難以供給實際工作所需,為此,還請求政府和縣財政能否以交警規費收入及罰款全額返還的財務體制支持交警工作的順利開展。(作者單位:縣公安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