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從明 湯守軍 萬文婷
自主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是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最為核心的力量。明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現就如何增強我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談點浮淺的認識。
一、我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基本情況
“十一五”以來,我縣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有關文件精神。以增強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主要工作任務,不斷完善工作措施,經過努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據統計,全縣工業企業共申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2個,認定省企業技術中心1個、工程中心1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 家、高新技術產品1個。通過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鑒定9個。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2項。申請專利265項。爭取省以上重點科技項目28個,爭取資金2036萬元。縣科技專項資金投入1277萬元。與10余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協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10余項,聯合爭取科技項目16項,培訓人才900多人。我縣被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
二、我縣企業自主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氛圍不濃。長期以來,我縣工業經濟發展重投入、輕產出,重外延、輕內涵,重粗放、輕集約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缺乏危機感和緊迫感,企業自主創新對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在全社會還沒有形成共識。
(二)企業自主創新基礎條件缺乏。目前,我縣大多數企業不具備自主創新所必需的基礎條件。一是缺乏思想基礎。少數企業法人對企業自主創新存在恐懼心理和畏難情緒,認為,自主創新投入高,有風險,怕投入打了“水漂”。還有的認為,自主創新高不可攀,是大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所為,非常人和中小企業所能為。二是缺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三是企業缺乏技術研發投入,大部分企業沒有按規定提取“研究與開發”經費。四是缺乏企業自主創新平臺和載體。
(三)企業自主創新融資渠道不暢。我縣企業自主創新普遍存在資金不足的現象。一是政府對企業自主創新引導性資金投入少。二是風險投資機制沒有建立,企業抵御自主創新風險能力弱。三是金融機構投入企業自主創新貸款少,門檻高,且手續繁雜。四是信用擔保機制沒有完善,擔保中心基金規模偏小,無法滿足企業自主創新金融貸款擔保的需要。
(四)自主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不完善。一是缺乏信息平臺。二是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近幾年,雖然開展了產學研合作工作,但在個別產業、個別領域、個別層面收效甚微。三是自主創新服務中介機構建設力度不大。如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等。
三、增強我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
我縣地處鄂西北山區,新的時期,新的歷史階段,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必須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必須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抓手;必須舉生態旗、走特色路、吃品牌飯,讓更多的科技型企業引領產業發展。當前,我們要重點構建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五大體系:
(一)建立完善企業自主創新的組織領導體系。要加強對企業自主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把企業自主創新納入“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二五”科技發展綱要及年度工作計劃,并不折不扣抓好落實。要建立縣級領導聯系企業自主創新工作制度和企業自主創新工作目標責任制,把企業自主創新工作成效納入各級領導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著力構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要強化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試驗室建設。要加大產學研合作和校企共建工作力度,借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在人才、智力、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為我縣企業自主創新服務。
(三)加快建設企業自主創新投融資體系。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融資和引進外資等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投融資體系。財政科技發展經費的增長速度要明顯高于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并重點用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探索財政投入的擴大效應,努力提高使用質量。企業要設立研究與開發經費項目,保證企業技術開發經費的投入,規模以上企業、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開發經費要分別達到銷售收入的1%、3%和5%以上。充分發揮縣信用擔保機構作用。政府設立創新風險投資引導基金、貸款貼息基金。金融機構要不斷擴大金融服務領域和范圍,創造性地開展知識產權、成果、技術等質押業務試點工作。
(四)積極建設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人才體系。一是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和“崇尚創新、勇于突破、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二是構筑符合企業自主創新需要和各類人才特點的人才教育培養、激勵、評價和選拔任用機制。培養造就一批具有現代經營管理思想、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企業技術創新人才隊伍。
(五)不斷完善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政策保障體系。一是要認真落實《科技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國家稅務總局《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和《湖北省科技進步條例》等政策法規。二是要制定和完善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人才引進及任用、政府擔保及貼息、金融貸款支持、部門服務等配套政策措施。三是建立責任追究制和部門服務企業自主創新聯席會議制度。要加大對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本縣有關配套政策執行情況的檢查督辦力度,確保有關政策法規落到實處。(作者單位: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