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羽
在“十二五”老區建設開局之年,按照國家、省、市進一步加快推進老區建設工作要求,把老區村建設好,讓老區群眾的日子過得好。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深入調研、摸清情況、結合實際、對癥下藥、扎實工作,緊緊抓住老區建設發展機遇,做到重點老區村與重點貧困村不交叉不重疊,真正突出老區建設這一主題,以優異的成績為建黨90周年獻禮。因此,我們在編制“十二五”老區建設規劃的基礎上對今年即將啟動的3個重點老區村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并綜合相關情況作了些思考分析,僅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
今年我縣即將啟動的3個重點老區村分別是鄂坪鄉磨子溝村、桃源鄉羊角洞村、向壩鄉高泉村。這3個村都分布在偏僻的山區鄉鎮,而且這些村距鄉鎮較遠,僅磨子溝村就距鄉政府27公里,充分體現了擇山、擇遠、擇困、擇優而扶的原則和科學發展、執政為民的理念,對于推動我縣老區貧困地區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和“十二五”老區建設開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個村共有649戶2374人,山林面積38140畝(其中,經濟林1205畝),耕地面積3978畝,村級集體收入0.5萬元,產業大戶經濟純收入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人均占有糧食540公斤,現有外出打工人數269人,人均收入9516元;現有座機電話161部,手機電話522部,彩色電視480臺;參加工作人數41人(其中,行政12人、企事業15人、已退休14人);現有對口幫扶單位3個(縣移民局-磨子溝,縣聯通公司-羊角洞,縣旅游局-高泉);現有茶葉9畝,林果115畝,藥材710畝,蔬菜1025畝,魔芋114畝,煙葉1000畝,水面養殖7畝;現有生豬1753頭,黃牛141頭,山羊313只,雞鴨5157只;現有堰塘9口,水渠12.5公里,水井105口,水塔水池9處,通電戶數639戶,一建三改372戶1383人,沼氣池1口;現有校舍150平米,適齡兒童入學率99%,現有衛生室60平米,現有綜合商店14個;三個村每村配備一名書記、一名主任、一名文書、一名專職計生干部。
二、貧困狀況
由于地處邊遠山區,受歷史、自然和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和環境的制約,這三個老區村至今還比較貧困。通過調查摸底發現:一是貧困面大,收入低下。這三個老區村還有貧困戶204戶614人,低保戶148戶249人,純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有1114人,貧困戶人均純收入1075元,人均占有糧食361公斤;二是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級組織陣地建設滯后。這三個老區村中僅有一個村每年有0.5萬元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其他兩個村沒有一分錢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一個村沒有村委會,其他兩個村的村委會狹小且破爛不堪,無處辦公的困境十分突出;三是上學難、就醫難、購物難的問題。有一個村沒有學校,孩子上學只能投親靠友;有兩個村沒有衛生室,僅有一個村有衛生室且室小要少無保障;還有一個村沒有商店;四是行路難、飲水難、住房難的問題。三個老區村所在地村內還有8個不通路小組,所有到院到戶的巷道都沒有硬化;有1440人的安全飲水得不到保障,還有10戶不通電;有65戶242人還在危房中住居,急需搬遷30戶、危房改造35戶;五是培訓任務重,文化生活差的問題。有225人急需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有30人需要急需參加雨露計劃培訓;還有15戶還在看黑白電視,有84戶沒有電視看;六是娶媳婦成家難的問題尤為突出。這三個村還有166人因貧窮娶不到媳婦(其中:25歲以上的84人、35歲以上的50人、45歲以上的32人)等等一些現實狀況。
三、脫貧計劃
要想改變貧困狀況,就必須有項目支撐,要想脫貧、項目先行。針對以上三個村的貧困狀況,我們通過印發文件,組成專班對3個重點老區村進行了全方位調查研究、組織群眾海選當前急需項目,針對有限資金、結合本地實際,共確定老區項目10個,總投資261萬元(其中,要求上級扶持140萬元、地方配套50萬元、自籌81萬元),并科學制定了各村規劃。
一是磨子溝村架設主管道3千米、建水塔1座。解決全村165戶522人的人畜飲水困難;二是高泉村新修灌溉堰渠3公里,確保80余畝水田穩產高收;三是羊角洞村危房戶改造10戶,將有78人遷入新居;四是磨子溝村新建村委會140平米,解決無處辦公問題,提高基層組織能力,有效發揮堡壘作用;五是高泉村硬化公路1.5公里,解決87戶340人的行路難問題;六是磨子溝村水面養殖、茶園改造50畝,兩年后人平可增收300元;七是磨子溝村新修、維修組級公路5公里,解決40%的群眾行路難的問題;八是羊角洞村新建800畝高標準核桃基地,五年后年收入近百萬元;九是高泉村新建核桃基地300畝,三年后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十是縣老區辦組織全縣干部、有關部門人員、鄉鎮分管領導政策業務及實用技術培訓。
通過以上老區建設項目工作的有序推進,基本可以達到以下目標:1、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800元以上,從而解決溫飽問題;2、培訓150戶科技明白人,掌握一至兩門生產技術,并實現轉移就業;3、2011年硬化組級公路6公里,并達到四級以上沙石路面標準,解決50%的群眾行路難的問題;4、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5、村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達到100%,從而解決大病特病無錢醫治的困境;6、通信及網絡建設達到新高,電視、電話入戶率達到95%以上,部分農戶安裝電腦,使群眾的精神生活條件得以明顯改善;7、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村“兩委”班子更加團結,戰斗力更加強大。
四、幾點思考
今年是新一輪老區建設開局年,也是突出以老區村為主體建設的機遇年,深刻剖析老區村的貧困原因,正確把握和科學謀劃新形勢下老區建設工作,對于做好“十二五”期間的老區建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這三個老區村的貧困狀況,我們認為老區建設應著重抓好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牢記囑托,把老區村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
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建設老區、幫助老區、關注老區、發展老區都作了大量的論述、重要的指示和虔誠囑托。各級黨政機關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時刻牢記囑托,對革命老區要“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同等優先”,加快老區的建設和發展,幫助老區人民走上脫貧致富道路。把老區村建設好,讓老區群眾的日子過得好-這是老區人民的期望,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否則,我們就難以向革命先烈交代、難以向人民交代、難以向歷史交代。
老區變化怎么樣?老區干部群眾生活得怎么樣?這是中央非常關心的問題,我們決不能忘了革命老區,決不能忘了老區人民,決不能忘了為革命作出貢獻的老黨員、老干部。老區建設好了,中央放心了,全國人民都放心了。我們要高度重視革命老區的建設和發展,鼓勵社會各界支持和幫助老區建設,并在扶貧開發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把老區作為重點來抓。要懷著對老區人民的深情厚誼,以扶貧濟困為目標,以促進老區建設發展為己任,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大力弘揚老區精神,積極為促進老區加快發展獻計獻策,為老區早日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要加大對革命老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革命老區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對老區建設的立法,加大革命老區財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制定革命老區發展規劃,有序推進革命老區建設發展。
關于革命老區的建設與發展,習近平同志最近指出,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革命老區人民作出的重大貢獻,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同志說,加快老區建設是共產黨的良心,戰爭年代他們流血,現在不能再讓他們流淚。這些話,對我們開展重點革命老區村建設都有很重要很現實的指導意義。
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對革命老區建設的認識,把老區村建設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擺在各項工作最突出最優先發展的位置上抓好抓實。
(二)政策扶持,把老區村作為重點投入的區域。
老區建設面臨很多困難,主要是自然條件惡劣,市場競爭弱勢地位難以改變,經濟發育不良,發展差距繼續拉大的趨勢仍然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短期實現投資環境的改變難度很大;社會事業落后,群眾生活質量低下的狀況改變不大人力資源匱乏,貧困層面繼續擴大的趨勢沒有消除。要解決這些實際困難,要實現老區民強、民富,要縮小老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需要上級領導高度重視和支持老區建設,在政策扶持上把老區村作為重點投入區域進行扶持。
以我縣今年即將啟動的3個重點老區村貧困狀況調查情況為例,要想解決六個方面的問題,至少每個村需要投入資金200萬元以上,才能真正達到重點老區村整村推進的要求,而今年上級安排到重點老區村項目建設資金尚不明確,如果按慣例的話,我縣每年只有96萬元老區建設專項資金,分配到3個老區村,每村也只有30萬元,與實際需求差距太大,根本就無法真正達到老區村整村推進的目標。
因此,建議上級相關部門首先要把重點老區村優先納入整村推進試點,按照100萬的扶持標準,注入資金投入。目前各地重點貧困村是按照100萬的扶持標準進行配置安排的,而重點老區村相比重點貧困村來說貧困程度更深、難度更大,僅靠原有的微小投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其二,要研究制定老區村發展規劃,研究解決老區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形成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大扶貧格局;其三,老區建設資金每年都是從扶貧資金中切塊一點點使用,沒有保障系數,老區建設一直缺乏專項資金,中央財政可考慮設立老區建設專項資金,由國家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優惠和照顧。同時出臺政策支持老促會募集社會資金,激發企業、富人參與老區建設的積極性,并把募集來的老區建設資金全部用在老區村項目建設上;其四,要把老區立法作為重點突破,切實把扶持老區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在多年的老區建設工作中,老區成為被現代文明冷落、遺忘甚至遺棄的角落,有部分領導對老區缺乏認識,對老區群眾缺乏感情,對老區建設缺乏責任感,認為老區發展難,成本大,見效慢而放松對老區的扶持;也有的認為抓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等于抓了老區建設,而忽視了對老區的傾斜照顧,對上級關于重點扶持老區的政策不執行。由于以上現象的存在,致使老區建設的工作氛圍不濃、力度不強。從現實的老區貧困狀況看,應把長期以來黨和國家對老區的基本政策、經驗方法,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對老區建設的政策體系、組織體系、評價體系等進行歸納總結,并上升到理論層面深入探討研究,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區建設理論體系,為我國的老區建設提供基礎性的理論支撐,使老區立法加快進度,早日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三)強化管理,把老區村納入特殊監管的范疇。
在老區村項目建設過程中,要針對新情況,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探索老區資金使用管理的新辦法、新途徑,加強對老區建設資金的管理使用,把老區村項目資金使用納入紀檢監察、財政審計、新聞媒體等部門工作的特殊監督管理的范疇之中,管好用好老區建設項目資金,有效地發揮出有限的老區建設資金的最大效益。
一是要加強宣傳教育,使群眾充分認識老區資金的特殊性。老區扶建資金是國家扶貧資金的組成部分,總體上屬于補助性質,資金總量雖然不多,但意義重大。為了克服對老區資金使用管理不正確的認識,首先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教育大家充分認識老區資金的特殊性,從而在思想上確立管好用好老區資金的特殊觀念。我們今年在開展三個老區村建設項目規劃工作中,始終把“民聲、民盼”作為工作地出發點,把老區建設項目作為順民意、解民難的“民生、德政”工程落到實處,召開群眾大會,將老區建設工作的重大意義和老區項目資金的用途告知群眾,并設立投票箱,公示備選項目,要求全村群眾參會戶率100%,經過唱票統計,高票優先列為本年度老區建設重點實施項目進行申報扶持,體現了老區建設項目是由村民民主投票選出來的,老區百姓掌握了主動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是要確定立項原則,體現科學合理使用資金的要求。依據老區資金使用管理規定,結合老區扶建工作實際,確立了“三為主”、“三優先”、“三不扶”的立項原則:“三為主”即:在扶持對象上,以過去對革命貢獻大、受敵摧殘嚴重,目前仍處于比較貧困的老區村為主;在扶建項目立項上,以老區鄉村申報為主;在扶持重點上,以扶持與老區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大家又可以共同受益的基礎設施項目為主。“三優先”即:當年可以完工的項目優先;自籌資金比較落實的項目優先;災后重建的項目優先。“三不扶”即:沒有通過縣統一申報的項目不扶;超出資金使用范圍的項目不扶;經公示群眾有不同意見的項目不扶。這樣從總體上把握老區資金使用的大方向,體現科學合理使用資金的要求。
三是要抓好項目申報,防止不廉潔行為的發生。必須履行必要的申報程序,對要求扶持的項目,必須由項目所在地根據當年資金情況和資金使用要求,提出申請,在村公示后,經鄉鎮把關簽署意見后上報縣老區辦,縣老區辦對擬扶持的項目進行考察論證,綜合平衡,好中選優,并召開辦務會集體研究決定,指標資金項目報省、市老區辦審批下達,實行封閉運行,專戶管理。必須做好公示公告,為了使資金使用“公開、公正、公平”,減少暗箱操作,堅持項目公告和公示制度,即對擬扶持的項目先在村一級進行7天的公告,沒有異議后上報,項目經省審批后,再在村里進行7天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必須經集體研究決定,在老區扶建項目安排、資金使用上,堅持集體研究制度,有效地克服個人說了算,防止人情項目、關系項目和不廉潔行為的發生。
四是要加強組織領導,扎實推進重點老區村項目建設。實行項目包抓責任制,重點革命老區村建設責任主體在縣、鄉、村,項目建設是當前重點革命老區村建設的中心工作,縣級主要領導一定要經常深入到重點革命老區村建設項目現場調查指導,對老區村建設項目進行分解細化,落實項目包抓部門和包抓責任人,做到一個項目、一個縣級領導、一個部門、一個技術人員包抓,一抓到底,各重點革命老區村要主動與相關部門聯系,積極爭取支持;嚴格項目建設質量,基礎設施類項目,要請專業部門進行規劃設計,堅決杜絕和防止盲目施工,造成重復建設,要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嚴格把好施工關,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產業類項目,相關部門技術人員要蹲點包抓,認真開展技術指導,積極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提高產業開發整體水平;密切協調配合,縣直各相關部門、重點老區鄉鎮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切實把這一項惠及廣大革命老區群眾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省市縣老區辦要經常性地深入重點革命老區村,了解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督促加快工作進度,解決項目推進中的一些難題,要把重點革命老區村建設納入省市縣各級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嚴格考核,全面加快重點革命老區村建設。(作者單位:扶貧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