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熊繼宏 周子榮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前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更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健全糧食儲備,充實糧食庫存,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條件。隨著人口增長,耕地減少,城鎮化的發展帶給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作為政府管理糧食的職能部門,必須要以高度的責任感,緊緊圍繞確保糧食安全的這個重中之重,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夯實基礎,加強儲備糧管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一、我縣儲備糧管理體系現狀
我縣地處偏遠山區,即不是糧食的主產區,也不是糧食的主銷區,沒有承擔省市級儲備任務,而縣也是為中儲糧系統代儲,且數量較少。從理論上和實際操控上,地方政府應對各種突發性災害事件,調控糧食、保障民生、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的能力非常有限。2002年以后,我縣糧食企業改制,糧食購銷市場已由過去國有糧食企業占主導地位的狀況轉化為由個體工商戶占主導地位,政府逐漸失去了對糧食購銷市場的控制。特別是2004年以后,糧食企業所有職工都轉換身份,國有糧食企業由過去遍布全縣的100多個網點,只保留竹溪縣糧油購銷儲運公司一家企業,承擔375萬公斤縣級糧食儲存、保管、收購、調運任務。目前,我縣375萬公斤糧食分別儲存在水坪、燒田、三河、仁河四個庫點。
二、存在的問題
(一)我縣地方儲備糧數量少,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物資基礎有限。我縣是糧食的銷區縣,隨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和天保林工程的實施,加上農村城鎮化的建設,可耕土地逐年減少,糧食收購商品量也逐年降低,每年從河南、襄樊等地調進的大米、面粉、面條等成品糧數量都在2000萬公斤以上,這么大的糧食消費僅靠現有的地方儲備糧來作保障遠遠不夠,一旦出現特殊情況政府的調控就沒有必要的物質保障。今年3月份,國家為了確保糧食安全,摸清家底,開展了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清倉查庫工作,截止三月底,我縣庫存為地方儲備糧為300萬公斤,國家臨時存糧304.1萬公斤,商品糧29.4萬公斤,加上社會上個體糧食經營戶存糧預計為100多萬公斤,全縣所有存糧不超過800萬公斤。按地方儲備糧300萬公斤計算,人均每天一斤原糧只能維持16天,按所有庫存750萬公斤計算,只能維持41天。我縣是一個偏遠的山區縣,離最近的鐵路線也有110公里,一旦發生自然災害造成交通中斷,外界糧食調不進來,僅靠自己存糧來保障供應無疑是杯水車薪,且山里鄉鎮已無網點支撐,災后供應將成為盲區。
(二)糧食倉儲設施簡陋,達不到國家倉儲要求。目前縣糧油收儲公司倉庫有一部分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大部分倉庫年久失修,給安全存糧帶來了極大的隱患。社會上從事糧食經營的個體工商戶除三元米業有限公司、益友糧油工貿公司、興科牧業公司、順溪豆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和較大個體戶有較為完善的倉儲設施外,其余經營者收購的糧食均存放在較為簡陋臨時性的倉庫內,根本不適宜糧食保管。
(三)糧食保管倉容嚴重不足。隨著糧食企業的改制,過去糧庫都被處置改作了他用。80年代高峰期,我縣最高存糧超過了1億公斤。一般年份存糧也在5000萬至6000萬公斤之間,而現有的竹溪縣糧油購銷儲運公司總倉容不足1000萬公斤,除去現有存糧633.5萬公斤以外,所剩的庫容不能滿足糧食收購需求,社會上其他經營糧食的個體工商戶絕大部分根本沒有倉庫,糧食都是隨收隨賣,倉容不足是制約糧食收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糧食收購資金無法得到保障。糧食收購資金現在實行的是抵押貸款,而且現有政策范圍內縣級并沒有糧食收購專項資金,抵押貸款手續復雜,并且多數企業抵押值不高,貸款數額有限,根本無法保證收購資金。
三、思考與對策
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糧食安全,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必須在思想觀念、職能配置、管理模式、隊伍建設上有所創新,必須適應新的糧食形勢需要,加強國家儲備糧管理,加強對全社會糧食市場的檢查,確保糧食安全。
(一)建立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的長效機制
一是要加強我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糧食生產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二是嚴格耕地保護,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控制我縣耕地減少最低限度,提高糧食產出能力。三是加大優良品種和種糧技術推廣,大力調整糧食生產結構,積極推進糧食向優良化、專用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二)認真落實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增強政府調控能力
一是繼續完善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認真抓好糧食托市收購工作,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糧食部門要加強對收購工作的指導、協調、監督和服務,使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得到落實,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市場糧價,實現糧食宏觀調控目標。二是要不斷充實和增加我縣儲備糧數量,抓好糧食應急處置預案,確保糧食市場穩定,增強調控的物質基礎。三是要按照國務院頒布的《糧食管理條例》規定,對糧食收購市場進行監管,讓全縣所有糧食經營者自覺服從、服務于國家糧食宏觀調控。
(三)抓好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提高倉儲設施管理水平
針對我縣糧食倉庫嚴重不足的現狀,要按照省政府“確保省級儲備糧需求,突出重點,多方籌資,集中投入”原則,和全省中心糧庫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高標準新建和改建倉儲設施的要求,在縣委政府領導下,積極爭取有關職能部門支持和配合,抓好我縣前期新建500萬公斤倉容的中心糧庫建設,使其盡快發揮作用,并積極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倉項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我縣倉儲規范化管理水平。
(四)抓制度建設,確保糧食存儲安全
要按照調控有力、高效靈活、規范運作的原則,完善地方儲備糧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保障規范運作和糧食儲存安全,地方儲備糧承儲企業必須要按照“一符、三專、四落實”的原則,做到糧食庫存帳實相符,確保地方儲備糧儲糧安全。一是嚴把糧食入庫質量關,使所有入庫的糧食都能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二是嚴格執行糧情檢查制度,堅持按時按要求檢查,并做好詳細記錄,實行糧情檢查報告制及責任追究制。三是對糧食收購質量、數量、實行誰保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管理責任制,層層把關,堅決實行責任追究。
(五)抓糧食隊伍建設,確保和諧有序發展
搞好地方儲備糧管理工作,人的因素是關鍵。首先要搞好保管員隊伍建設,加強業務知識學習,組織學習糧食檢驗知識,糧食保管知識,搞好科學儲糧,改善儲糧品質,其次是要高度關注職工利益,認真解決職工最關心的問題,調動職工積極性。同時要不斷加強保管人員、業務人員政治素質、法治紀律方面教育和學習,確保地方儲備糧儲存安全,真正做到“儲得進、管得好、調得動,用得上”。 ( 作者單位:糧食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