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縣開展“加強群眾教育、創新社會管理”活動
本報評論員
千名干部進農村的任務是:干部進農家,談農家事、吃農家飯、喝農家茶、說農家話。同人民群眾真正建感情、立信任,力求同人民群眾心連心,達到黨和政府有呼聲,人民群眾有回應。讓問題在一線解決,讓矛盾在一線化解,讓法律法規和政策在一線宣傳,讓群眾的情緒在一線理順,讓群眾的誤會和困惑在一線消除,讓群眾的“心結”在一線來解開。
進農家,就得要沉下身去,靜下心來,與群眾拉家常、敘變化、謀發展,交心談心,進行心靈溝通。有了心靈的溝通,才會有感情的信任,才會讓群眾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只有這樣,群眾對干部的信任與支持才能提高。“政之所興,在順民心。”和群眾平等交流,促膝談心,講百姓話,言百姓事,敘百姓情,既能保證上情下達,又能激發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建起牢不可破的干群情誼。在與群眾的思想交流和溝通中,才能聽到群眾的真心話,才能掌握實情,才能有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更好地為群眾謀利益。
進農家,不但要“進”,而且要“沉下去”、“靜下心”,認真聽取群眾的心聲,才能真正了解群眾、懂得群眾,只有在了解的基礎上,才知道如何幫助群眾、引導群眾,做群眾的守護者。“沉下身”是基礎,只有沉下去了,才能真正了解到群眾的實際困難,才會誠心幫助群眾,心系群眾,把心思和心血傾注在群眾身上,做他們的貼心人;“靜下心”是關鍵,心不能靜,又何以了解情況?“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做法,只能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看到的是表面,了解的是皮毛,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心靜下來了,才能了解到群眾的心聲,才能明白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靜下心來聽聽群眾講心里話,做一名忠實的“聽眾”,群眾才會覺得你值得信任,才會認真的講,才會講出心里想說的話。善聽者必須“心靜”,“心靜”才會真聽,真聽才會動真情,有了真情,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進農家,不是霧里看花,不是過眼云煙。對待群眾,不僅要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和愛護,更要把群眾當作“自家人”,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多一些理解和體諒。更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對群眾提出的問題要認真回答;對群眾的困難,要想方設法為其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干群關系更加融洽,才能得到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
進農家,要以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重點,要從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真正把心思放下去、沉下去,帶著感情、懷著責任深入基層、走進農家,才能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以正確的態度和對群眾的深厚感情,為他們排憂解難。特別要關心困難群體,將困難群眾時刻記在心中,真情對待群眾,用心貼近群眾,把困難群眾的疾苦當作自己的疾苦,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要心里裝著群眾、想著群眾、依靠群眾,多和群眾溝通交流,深入群眾,聯系群眾,要真正“沉下身”,撲下身,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進農家,就是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做群眾的朋友,做群眾的貼心人,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只有這樣才能打動群眾,贏得信任和支持,才能讓群眾明白,政府辦的事就是為群眾自己辦的事,政府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