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重要的組織活動制度,也是保持優良作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一大法寶。隨著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第二環節,各地紛紛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從媒體報道情況看,不少地方的“揭短亮丑”的確“辣味”十足,有的領導干部甚至現場“飆淚”,基本上達到了“紅臉”、“出汗”,觸及靈魂的效果。
然而,“批評”不是為了“好看”,更不是為了“演”給誰看,召開民主生活會的根本目標,是徹底鏟除黨員干部身上沾染的“四風陋習”,真正轉變工作作風,提高為民服務的本領。“干一寸勝過說一尺”,臺上“痛心疾首,一臉正氣”,臺下“道貌岸然,骯臟齷齪”,沒有實際行動,把問題止于“嘴上”,流再多的眼淚、提“辣味”再足的批評也毫無意義。
從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在會上強調“自我批評要‘怕不辣’、相互批評要‘不怕辣’”第二天就被組織調查,到網上代寫剖析材料、“應付式”清退辦公用房等違規問題可以看出,個別黨員干部仍在耍“小聰明”,嘴上全是“仁義道德”,實際行動卻背道而馳,用“形式主義”反“形式主義”不僅是對規則的褻瀆,更是對民眾期望的深深傷害。
會上“真刀真槍”是黨員干部“診病”、“治病”的基礎和前提,既然發現了問題和不足,既要敢于面對,又要勇于改正,真正將“眼淚”和批評化為動力,把握契機,切實行動起來,切不可說完了事,將嚴肅的組織活動演成一部“煽情劇”,繼續“我行我素”,損壞的不僅是個人形象,更關乎與黨和政府的聲譽。
大丈夫一言九鼎。領導干部作為人民的“公仆”,更應心口合一。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民主生活會上的發言,不僅是對自我的剖析,更是對民眾的承諾。一定要恪守諾言,全身心的投入到為民服務的事業中,用實實在在的效果還給民眾一份滿意答復。(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