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縣環保局副局長肖明華
“綠色崛起”主要指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經濟崛起為核心,以文化建設為支撐,以社會建設為基礎,以政治建設為保障,以最小的環境代價和最合理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推動地區在青山綠水中異軍突起、跨越發展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科學發展模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實現綠色崛起的基礎和保障,面對大形勢,面臨新任務,作為政府環保職能部門,必須圍繞中心、立足本職、積極作為,努力為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服好務。
一、以污染減排為主線,抓好總量控制。污染物是指進入環境后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危害人類的物質。通常環保考核指標主要是存在于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存在于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氨氮。污染減排就是減少污染物排放,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保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環境質量、解決區域性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為進一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我們通過制定污染減排方案和工作責任制,采取專項治理、淘汰關閉、限期整改、掛牌督辦、清潔生產等具體措施,確保主要污染物削減到位。一是嚴格建設項目的審批。堅持對所有新上項目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管理,從源頭控制污染源的產生,強化總量控制;積極宣傳環保政策法規、產業政策,加強與發改、國土、住建等部門聯系配合,做好相關銜接,主動協助企業做好項目選址和現場踏勘,降低環境風險。二是做好污染防治,推進區域環評、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落實,實現工業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堅決查處和關停違法排污企業,切斷污染源;認真實施污染減排工程。2014年,我縣要著重抓好飲用水源污染防治、竹溪河沿岸采石制沙企業污染治理和華馳醫化公司、華康化工公司、金龍水泥公司、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醫療機構污染治理等工程建設,繼續深化“清水行動”。加強規?;笄蒺B殖污染防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三是抓緊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面清理整頓礦產開采和水電開發等建設項目,落實環保措施和生態修復工程。
二、以環境整治為抓手,建設美麗鄉村。一是搶抓政策機遇,認真梳理和編制申報環境整治項目,爭取把我縣所有村莊納入“十二五”和2020年前環境整治項目庫,積極爭取“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和生態建設“以獎代補”資金。二是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為契機,深入推進“四個兩”工程建設,即“兩清”(清潔種植和清潔養殖)、“兩減”(農藥、化肥減量化)、“兩治”(規?;B殖治理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兩創”(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集中解決農村水源保護、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養殖和農業面源污染等農村環境突出問題。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實現農村垃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畜禽養殖環境整治全覆蓋。以創建“環保模范城”為載體,大力推進“綠色機關”、“綠色企業”、“綠色學?!薄ⅰ熬G色社區”、“綠色景區”、“綠色家庭”等綠色系列創建活動。2014年,我縣計劃創建國家級生態村6個,省級生態村10個,省級生態鄉鎮1個,市級生態鄉鎮4個、生態村60個;每鄉鎮建設一處有特色的生態示范基地,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級生態縣。三是抓好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八卦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等生態保護區環保系統申報、考核的聯絡和對接,抓好生態創建示范。四是開展土壤修復,推進循環農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業無害化清潔生產,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努力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建設“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的美麗鄉村。
三、以執法監管為手段,維護環境安全。加大執法監管力度,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認真貫徹執行《水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繼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對污染嚴重企業掛牌督辦,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肅查處環境違法違紀案件,堅決打擊各種環境違法行為,進一步規范排污收費,徹底扭轉“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建立和完善環保部門與紀檢監察、工商、公安、檢察院、法院、銀行、銀監等部門聯合執法和金融信貸機制,形成環境執法合力。一是要把水污染作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整治威脅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隱患。及時對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和竹溪河水質進行監測,適時掌握水源水質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優于國家Ⅱ類標準,竹溪河水質控制在Ⅲ類水平,切實保障水源安全。二是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對全縣排污企業定期進行現場檢查,完善臺賬實現“一企一檔”。在檢查過程中,對存在的問題及污染隱患當場提出整改要求及處理意見,督促重點企業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隨時掌握排污狀況。三是對全縣所有已建、在建項目“三同時”落實情況進行普查,主要包括工業園區、礦山、水電站、醫療和建筑等行業和領域,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四是建立環境監控預警體系,加快推進環境監測、環境監察標準化和環境信息化建設,全面開展環境隱患排查整治,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四、以能力建設為契機,提升服務水平。環保監管能力決定環保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今年,是我縣環保監管能力達標年,環境監測、環境監察能力建設必須達標。一是抓學習提能力。加強現有人員環保政策法規和業務技能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提高全體環保干部業務能力和政策水平,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二是抓硬件提能力。積極爭取環保能力建設項目,抓好環境監測、環境監察、環境執法標準化建設,努力改善硬件裝備水平,提高執行能力。三是抓宣傳提能力。廣泛開展環保政策法規和環保知識“六進”(即:進機關、進單位、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活動。充用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環境保護知識。以創建環保模范城為載體,抓污染治理、環境整治和居民行為方式的轉變,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量,倡導健康、文明、環保的生活方式;大力宣傳低碳經濟、生態農業、綠色消費等環保名詞的內涵和要求,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把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的行動,調動全民參與綠色創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抓作風提能力。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為契機,規范環保執法行為,強化干部的責任意識,樹立搶前爭先觀念,引導全體環保干部牢固樹立“雙優化”(即:服務發展優化經濟環境,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理念,以建設服務型、低碳型機關為目標,增強服務“兩區一地”(即:建設綠色產業引領區、生態城鎮示范區和省際物流集散地)的能力。積極服務招商引資,主動向企業提供產業政策及總量控制、清潔生產、污染治理等技術并爭取污染治理資金,增強服務意識,推行“一站式”便捷服務,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