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特約評論員
隨著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力度不斷加大,查處的違紀違規黨員越來越多,少數黨員干部產生了“不腐敗也不干事”的錯誤思想認識。他們常常以“干凈”自詡,卻拿著俸祿不作為;心里盤算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小九九”,遇事墨守成規,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不擔當、不干事、怕追責,認為“不腐敗也不干事”才是最安全的,既能免“是非”,又能保烏紗。
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黨紀國法是帶電的高壓線,每一名黨員干部都不能碰、碰不得。現在有人以所謂“不腐敗”為借口,為不干事、不擔當進行辯解,可見其私心何等嚴重。占著官位、拿著工資,卻不為群眾辦事,這是庸政怠政,其本身就是不干凈,也是一種腐敗。這樣的黨員干部無所作為,庸庸碌碌,誤時誤事,貽誤發展,還會影響黨的形象,危害黨的執政基礎。“為官不為”是為庸。古人把“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官員稱作是尸位素餐,即空占著職位不做事,白吃飯不干活,非常貼切地給庸官畫了像。現實中,我們身邊這類不干事、不作為的庸官也并不鮮見。比如,有的人認為八項規定斬斷了隱性福利,干多干少一個樣,因此消極倦怠,不想干事;有的人認為干多了容易出問題,少干或不干既省事又安全,所以不敢干事;還有的人貪圖享樂,庸懶散軟,沒有把心思放在干事創業上,因此不會干事。“三庸”現象具體表現雖然不盡相同,反映的本質卻是一樣的。
內心不純凈,思想生了蟲,毫不利人專門利己,沒有正確的利益觀去支配行動,也就不可能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謀事、干事。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要“干事”,更要“干凈”》一文中,深刻闡述了他對干事與干凈的精辟見解。他指出,領導干部要干干凈凈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還要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能等著上級和群眾推著干,要自己充滿激情和干勁,主動、自覺地去干事業。為官不干凈要不得,“打一鞭子跑一下”同樣要不得。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既然當了官,就要干事,更要保持干凈,這是每一名黨員干部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
干事和干凈,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關系,共同構成一個整體,缺一不可。不干凈的官是貪官,群眾痛恨;不干事的官是庸官,群眾不齒。既干凈又干事的官才是好官,群眾才會尊重信賴。干凈是為了更好地干事,真心為群眾干事能促進更加干凈。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先進典型,之所以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敬仰,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頭踐行八項規定,帶頭走基層,改作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樹立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新一代領導集體敢干事、能作為,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贊揚。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勿把“干凈”變作“不干事”的由頭,堅決摒棄“不腐敗也不干事”的錯誤觀念,堅持干凈做人、踏實干事,敢于擔責、奮發進取,用實實在在的政績造福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