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馬禮運
通過近一階段時間的系統學習,對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十二字總要求,不斷筑牢思想防線,強化宗旨意識,切實轉變作風,自覺做黨的群眾路線的忠誠踐行者,為加快綠色崛起提供強大動力。
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們黨一切活動的根本目標,是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精神支柱,是為黨和人民不懈奮斗的動力源泉。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會有正確的行動,才能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筑牢“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思想根基。筑牢我是誰的思想根基。我們是人民的公仆,不是人民的“官老爺”。在人民群眾面前,無論地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凌駕于人民群眾之上。弄清楚了“我是誰”以后,就要始終牢記公仆身份,自覺擔起公仆的職責,視群眾為親人,把群眾當主人,自覺地把群眾的呼聲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群眾的愿望作為工作的第一目標,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得失的第一標準,只有始終做到對人民負責,讓組織放心,這樣才不愧于人民公仆的稱號,才能真正成為群眾可以信賴的“貼心人”。筑牢為了誰的思想根基。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這個根本。我們無論處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要處處想著群眾,事事為了群眾,了解他們盼在何處、難在何處,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做到為群眾不怕得罪人,為群眾不怕任務重,為群眾不怕事情煩,堅決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當中,讓群眾感覺到我們是在為群眾辦事,辦的都是群眾的事。筑牢依靠誰的思想根基。依靠誰?就是一切依靠群眾,要真心依靠群眾,不是虛心假意、高高在上的依靠群眾。要經常深入群眾、走近群眾、融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訴求,理解群眾疾苦,在感情上要與群眾相融,在思想上要與群眾共鳴,在行動上要與群眾合拍。只有弄清了“我是誰”,才能擺正自己與群眾的關系;只有弄清了“為了誰”,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只有弄清了“依靠誰”,才能不斷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
強化宗旨意識,樹立民本思想。堅持黨的執政宗旨,樹立為民思想,才能行之有效地踐行群眾路線。樹立為民服務之心。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在參謀服務、制定政策、謀劃發展中自覺地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想問題、辦事情,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尊重群眾,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善待群眾,換取群眾對我們工作的理解與擁護,主動和群眾打成一片,與他們面對面地交往,心貼心地拉拉家常,為群眾盡心盡責,鞠躬盡瘁,就能與群眾骨肉相連、心心相印,才能獲得破解發展難題的方式方法,凝聚攻堅克難的強大正能量。暢通為民服務的渠道。做好群眾工作,既要及時公開重大社會事項,還要積極搭建各種表達平臺,以擴大群眾訴求表達渠道,讓群眾對我們開展的工作早知道、多參與、提意見、想點子,讓他們有話語權和知情權,盡可能地把群眾的呼聲、想法充分反映出來,從而推動密切聯系群眾工作的常態化、長效化。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一個人有沒有服務群眾的能力,就是要把人民賦予的權力化作服務群眾的工具,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現實問題,做到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要認真聆聽群眾的訴求,不能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要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切實讓群眾感到尊重、得到信任。
切實轉變作風,打造廉潔奉公的形象。轉變作風,要切實從思想和行動上自覺改變,不是掛在嘴上的轉變,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轉變思想作風。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深入到基層一線和矛盾集中的地方開展調查研究,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傾聽群眾呼聲、征求群眾意見,把群眾意見當作“晴雨表”,把群眾滿意當作“風向標”,以高度負責、嚴謹細致的態度對待每一項群眾工作,把各項群眾工作落到實處。轉變學風。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原原本本的學原著,不是“走馬觀花”式的學,更不要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既從書本知識中學習,又從群眾實踐中學習,做到勤奮好學、學以致用。轉變工作作風。要樹立服務至上的理念,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確保辦事情、作決策都符合科學的精神、符合群眾的意愿。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來。轉變生活作風。要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變的大堤,堅決防止和杜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對黨、對人民忠誠老實,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帶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市委和縣委的實施意見,不斷筑牢思想防線,遠離低級趣味。同時,還要注意自己八小時以外的表現,做到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