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師利龍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中央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根本上講,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政府同群眾的血肉聯系,讓群眾的評價作為檢驗政府工作的唯一標準。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就要求政府要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效率,打造人民滿意的效能政府。
一、打造效能政府,要強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行政審批是一項權力,更是一種職責和義務。踐行群眾路線,打造效能政府,就要按照“便民利民、服務市場主體”的原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審批方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一是簡政到位。要按照國務院、省政府取消、下方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和相關文件精神,堅持“應減必減、能合必合、能放必放”的原則,做好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規范和取消、承接工作。同時,要本著“將方便留給群眾,讓困難留給單位”的宗旨,再造內部工作流程,壓縮審批時限,積極推行網上審批、并聯審批,開辟“綠色通道”,實現行政審批一站式辦結。二是放權到位。要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將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和服務事項全部納入政務服務平臺集中管理,做到應進必進。進一步強化首席代表職權,授予行政審批首席代表被委托行政審批事項的審批決定權,以及與行政審批相關聯的科室、人員的指揮權、協調權、督辦權。一般的事項,首席代表可以當場拍板直接在窗口履行職責,杜絕體外徇外,人進權不進。三是公開到位。要公開行政審批準許清單,集中公開行政審批事項、辦理依據、申報材料、審批程序、時限、收費標準等信息,增加辦事透明度,減少審批人員的自由裁量權和審批隨意性,杜絕暗箱操作。
二、打造效能政府,要健全完善政府績效管理評價體系。
健全和完善政府績效管理評價體系是解決好政府工作“干得怎么樣”、“干好干壞怎么辦”的問題。一是要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在考核指標設計上,要突出個性指標考核。在設置縣直部門考核指標時,要依據各部門的職能職權,科學設置比分權重的個性考核指標。在對鄉鎮設置考核指標時,要充分考慮各鄉鎮所處區域位置、自然資源、發展基礎、人口數量等因素,結合各鄉鎮特色產業、特色工作設置一些個性考核指標。二是要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人民滿意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改變“政府評政府”的單一局面,建立多元化評價政府績效的格局。實現評估主體多元化,大力推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單位職工、服務對象、一般干部、社會群眾代表等測評績效情況;實現評估方式多元化,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推行相關單位之間交叉評估。開辟網上評價平臺,實行網上民主評估;堅持考核時間多元化,把日常工作考核、半年考核與年終考核等結合起來,有效利用各種考核的成果,不斷提高政府績效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程度。三是要有效運用績效評估結果。要本著獎優、治庸、罰劣的原則,通過對評估結果的有效運用,充分發揮績效管理的導向和激勵約束作用,推動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對認真履行職責、工作績效突出的,通過完善激勵機制,給予一定形式的表彰獎勵;對違規決策、執行不力、失職瀆職、行政不作為等行為,通過落實行政問責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三、打造效能政府,要強化行政效能監察。
行政效能監察是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進行政機關勤政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踐行群眾路線,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就要進一步加強行政效能監察。一是要以發展為主題,強化行政效能監察。竹溪最大的實際是發展不足,要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行政效能監察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統一到促進發展上來,每一個環節都要著眼于發展,有利于發展。要把是否有利于發展作為評價行政效能的第一標準,促使大家都謀發展、促發展。二是要以作風建設為重點,強化行政效能監察。干部隊伍的作風,直接影響政府機關作風,關系到政府的執行力。要圍繞作風建設加強行政效能監察,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切實轉變機關作風,大力加強干部隊伍的作風建設,引導廣大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戰斗力。三是要以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難點問題為信號,強化行政效能監察。要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當成開展行政效能監察的第一信號,確保群眾滿意,密切黨群關系。要突出群眾反映問題較集中的重點行業、重點部門、重點項目實施效能監察,尤其要把侵害群眾利益問題作為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要以政令暢通為抓手,強化行政效能監察。確保政令暢通是效能監察的基本職能,要圍繞縣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開展效能監察,及時發現、糾正和處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為,排難疏堵,糾偏糾錯,確保政令暢通,維護縣委政府的權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