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韶輝
民政工作既是民生工作,也是群眾工作,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做好社會救助、助殘救孤、優撫安置等民政工作是保障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優撫群體基本生活的底線,婚姻登記、社區建設、養老服務、殯葬服務等民政工作涉及城鄉居民,事關千家萬戶。可以說,民政工作聯系民生最緊密,服務群眾最直接,便利百姓最具體,處在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體現黨和政府以人為本核心理念的最前沿。作為一名民政工作者,每天都要同困難群體進行面對面,言與話的交流。如何用熱情真誠的服務態度和優質高效的工作行為,為服務對象服好務,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及時傳遞給困難群眾,為解決好這一問題,我進行了一下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名服務對象,我心目中的民政干部形象是什么樣的呢?
——態度熱情,能體諒我的難處。假如我是一名服務對象,我希望第一時間知道事情在哪辦、找誰辦,辦事時能看到工作人員的笑臉,能不厭其煩地向我解釋政策和辦事流程,讓我不走冤枉路,不讓自己最后的希望遭到破滅,使自己心里感受到無限的溫暖。
——業務精湛,操作規范,辦事效率高。假如我是一名服務對象,我希望能得到明確的答復,對能辦的要仔細、熱情地告訴我該怎么辦,怎么辦才能又快又好,包括從需要準備的材料到材料如何填寫以及整個辦事流程,不遺漏每一個細節;對不能辦的要將有關政策向我解釋清楚,不以任何理由相互推諉、搪塞敷衍,讓我在這里遭受冷漠。
——儀表大方、舉止端正,遇事能泰然處之。假如我是一名服務對象,我希望面對我的公職人員在我不理解政策感到不滿,發牢騷甚至發火動粗時,能對我的訴求耐心傾聽、泰然處之,不計較、不委屈,不打擊報復,用你良好的工作狀態展示出服務型單位形象。
——公正廉潔,平等待人,體現公平公正。作為一名服務對象,我希望看到惠民政策的及時到位,執行政策上的公平、公正、公開。一樣的情況,假如他的能辦,而我的不能辦,我就會認為民政部門在執行政策上是否有“吃、拿、卡、要”行為。
作為一名民政干部,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如何更好地學習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我認為就是要“換位思考”,把群眾的期盼變成自己的行動、把群眾的疾苦當作自己的事情,做“四心”民政人。
——常懷一顆仁愛之心。就是要多換位思考,做群眾的貼心人。民政部門服務的對象大多是弱勢群體,他們都生活在最底層,他們的困難和問題在別人眼里也許小得簡直不值一提。但對他們自身而言,那就是大事,甚至是關系到身家性命的頭等事情。作為一名民政工作者,不論職位大小,能力高低,在服務群眾上都應該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群眾利益無小事”,就應常懷一顆仁愛之心,把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和增強服務群眾的思想意識放到心上,不時地轉化角度,多體諒民政對象的難處,多以他們的心情去想事情,用真心真情去為他們辦事,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理解、擁護、支持,才能拉近我們與群眾的距離。
——常懷一顆公仆之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計得失、不計回報。只有民政干部多辛苦,群眾才能少吃苦;只有民政干部求實效,群眾才能得實惠。教育實踐活動中,要緊貼民政職能,充分發揮民政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切實把服務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生人、熟人一樣和氣,干部、群眾一樣尊重,忙時、閑時一樣耐心,多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盡最大可能把群眾反映的熱點民生問題解決好、落實好。
——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就是要把服務對象當成自己的老人和兒女一樣看待。感恩是人的一種道德心態。作為一名民政工作者,行使的是公共權力,其來源于群眾,如果沒有民政服務對象,我們就沒有這項權利,甚至現在的工作崗位和俸祿,可以說人民群眾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如果濫用權力,就是對人民意愿的背叛,是對公共權力的褻瀆。因此,我們必須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把各項惠民政策公平、公正、公開的貫徹落實下去,把群眾的意見建議全面收集起來、把群眾困難實實在在的解決好,把管理的孤寡老人真正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把孤殘兒童當成自己的兒女一樣看待,讓他們臉上的苦悶變成微笑,才能充分體現民政部門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常懷一顆律己之心。就是要為民解困,不要與民爭利。民政部門管理著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優待撫恤、救災救濟等民生資金,是為民解困的重要部門,群眾遇到困難時,想到的第一個部門就是民政部門,要找的第一個干部就是民政干部。困難群眾最大的困難就是生活困難,最大的權利就是生存權利,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既是民政部門為民解困的一項基本工作,也是民政干部對群眾權益的最大保護。政策保障不力、政策執行走樣,困難群眾最基本的生存權就難以保障,這是對群眾利益的最大損害,也是最大的與民爭利。民政干部對困難群眾實施救助不是一種施舍和恩賜,而是群眾依法享有的一項權利,是民政干部必須履行的工作職責。比如,社會救助工作是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一項工作,我們必須加強精細化、規范化管理,力促公開、公平、公正,不斷探索科學救助、陽光救助的新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利益保障最大化。因此,我們每位民政干部都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分之想”,以更加嚴格的道德行為標準來要求和約束自己,以高尚的人格和清廉的作風來踐行“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民政工作宗旨。
作者單位:竹溪縣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