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華
黨中央在全國廣泛開展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目的是要讓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通過這次活動,讓黨員干部真正轉變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夸夸其談、高高在上的官僚主義作風;讓領導干部走出機關、深入到基層一線、密切聯系群眾、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意見;實打實的去接地氣、體民情、聽真話、辦實事……
如十堰市公路局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征求意見過程中,市局黨政一把手親自到竹溪公路局聽取職工建議、征求邊遠深山生產一線的道工意見,面對面聽取最基層職工意見,現場解決最基層群眾的難題,收到良好效果。
然而,在有些單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卻與中央精神不相一致,老百姓形象地說這本特好的真經,卻讓“歪嘴和尚”給念歪了!
時下,不少單位領導在安排部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不是讓領導干部深入到基層一線群眾中去訪貧問苦、調查研究、聽取群眾意見、解決實際問題;讓領導干部自己照照鏡子、正正衣冠、洗洗腦子、曬曬太陽、洗洗澡,而是叫機關干部職工坐在會議室里開長會,呆在辦公室里抄筆記,并硬性規定每人必須抄幾萬字的筆記、寫多少字的剖析材料;每個單位必須成立領導小組、督導小組、宣傳小組、檢查驗收小組……每個實施步驟還必須得下發有文件和文字記載,這些也是檢查驗收的重中之重,搞得機關干部職工整天除了坐在會議室學文件、呆在辦公室抄筆記之外,就是應付上級名目繁多的檢查驗收,哪里還有時間下基層一線群眾中去指導工作、搞調研?個個都是怨聲載道,說這簡直是在搞新的形式主義、文山會海,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搞變了“味”。
筆者認為,作為縣級以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重在“實踐”,其主要方向是領導干部應該深入到田間地頭、車站碼頭、農戶家中、車間班組,認真聽聽人民群眾的呼聲,與人民群眾交心談心,對人民群眾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面對面作好解釋,并因勢利導的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對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及時給予解決,并積極采納群眾的合理化建議。將好的建議、好的點子作為領導干部制定工作決策的依據。只有這樣,黨和人民群眾的距離才會越來越近,并自然而然成為不可分割的血肉相連關系。(作者單位 :竹溪縣公路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