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
近年來,蔣家堰鎮黨委緊緊圍繞建設“特色產業大鎮、生態旅游名鎮、邊貿經濟強鎮”總體目標,按照“培養吸納一個人才,發展壯大一個產業,服務帶動一方群眾”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鄉鎮黨委主導引領作用,大力實施“人才強鎮”戰略,積極盤活用好農村實用人才,為率先實現綠色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儲備人才資源。
一、打好親情牌,筑巢引鳳,吸引人才回歸
親情招商引才。近幾年,逢年過節,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到家鄉后,鎮黨委班子都會帶著深情厚誼,登門拜訪,向他們通報鎮情,宣傳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以及初具規模的“山上建基地、山下辦企業、山外忙營銷”的產業布局;利用上級組織出外學習考察機會,看望各地在外創業的家鄉人士,幫助回鄉創業人士爭取項目支持、協調流轉土地、排解矛盾糾紛等。鎮黨委主要領導先后在河北張家口看望黃石頭村礦產老板敖勇、在山東青島慰問蓮花村礦產老板彭壽高,了解他們的創業現狀,幫助他們解決創業和生活中的困難。真心換真情,敖勇和彭壽高都于2012年秋季回到家鄉投資創業。敖勇投資3000萬元注冊了湖北秦巴藥谷晨康藥業有限公司,建成了5000畝中藥材示范基地;彭壽高投資2000多萬元,流轉土地2700畝,發展苗木產業,打造珍稀植物博覽園。
政策激勵引才。為激發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動力,鎮黨委承諾在土地流轉、項目爭取、證件辦理、矛盾排除等方面給予支持與幫助,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創造最優越的投資環境,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2011年,洞溝河村支書莫潔發展金銀花加工業,缺購置設備資金,鎮黨委擔保貸款解決了難題,并協助他組建了楚風金銀花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200多人。10多年來,黃石頭村黨支部積極鼓勵群眾發展傳統魔芋加工業,在“運發魔芋專業合作社”帶動下,全鎮魔芋加工大戶發展到270多家,年集散周邊縣市鮮魔芋達1200萬公斤,產值達2500多萬元,解決2000多名剩余勞動力。
項目開發引才。全鎮黨員干部通過學習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市縣黨代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落實“八項規定”,轉變工作作風,拋棄“官本位”陋習,沉下身子服好務,主動利用身邊各種社會關系,吸引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投資興業。為動員富強村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梁光益回鄉創業,鎮村干部多次通過電話聯系、登門拜訪等形式,引導他回鄉投資發展生豬養殖業,并成立了益盛園牧業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成為鎮域養殖業的龍頭企業。
二、下活本地棋,因“才”施教,盤活鄉土人才
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自“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啟動以來,鎮黨委先后選拔了10名農村優秀青年參加培訓,引導他們在掌握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帶頭致富。2010年,畢業于襄樊職業技術學院的黑龍洞村副書記袁金魁,結合村情實際,發展大棚蔬菜200畝,年收入近百萬元。成立合作社后,當地村民紛紛以社員的身份加入到合作社。現任關埡子村主任助理的大學生村官龍韜,2012年回鄉投資150萬元養殖黑豬,因企業選址難題而舉步維艱,鎮黨委積極幫助協調土地,支持他組建了竹溪縣秦巴土豬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養殖場內存欄黑豬300多頭,預計今年可達到1000頭以上。
返聘退休干部擔任村主職干部。對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深得群眾信任,卻因年齡原因處在修養狀態的干部,鎮黨委把他們視為特殊的鄉土人才,返聘到村擔任主職干部,發揮余熱。蔣家堰村、洞溝河村和關埡子村因歷史、地理、民風等因素,村情復雜、矛盾突出,歷屆村黨支部書記開展工作受阻。后經鎮黨委研究,聘請了王方澤、莫啟華和劉志明3名退休干部分別擔任3個村書記。在他們的引導教育下,黨員群眾紛紛參政議政,積極發展產業,村里矛盾得到合理調處,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方式。
盤活用好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對掌握一技之長的實用人才,鎮黨委在政治待遇、政策落實、項目扶持等方面給予大力傾斜,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和信心,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新生村的王大友,原是縣自來水公司職工,下崗后計劃回村建水廠。鎮黨委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為他爭取下崗人員創業優惠政策和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幫助他成立了自來水公司。周成明原是竹溪工商銀行一名下崗職工,2003年,他回鄉買斷了蔣家堰老水廠經營權,自己投資1000多萬元成立了振華自來水有限公司,使原老水廠扭虧為盈,有效解決了集鎮及8個村3000多戶20000多人的供水難題。
三、唱響主旋律,服務發展,激發人才活力
實施“三培養”工程,夯實基層組織。近年來,鎮黨委大力實施“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為主題的“三培養”工程。通過引導和培養,敖勇、彭壽高等創業成功人士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經個人申請,組織部門考核批準,2013年,他們同時加入了黨組織。礦老板敖景學、石場老板凌受銀、茶場老板徐志斌、房產老板萬克軍等一大批能人經過競選擔任了村主職干部,55名返鄉創業人士被納入后備干部培養對象。
整合資源力量,發展壯大生態經濟。吸納人才,整合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鎮黨委在充分整合利用自身資源的基礎上,積極爭取政府資源。2013年,在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過程中,以益盛園牧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在鎮黨委領導下,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先后在富強和鄭家溝等10多個村啟動了沼氣、沼液和沼渣循環利用項目,沼氣以成本價提供給農戶作為燃料,沼液和沼渣免費提供給中藥材基地、大棚蔬菜基地和茶葉基地作為有機肥改良土壤。全鎮現有產業科技示范帶頭人72名、特色規模種植大戶50多家、生態養殖大戶35家、農副產品加工大戶270多家,合作社9個。
圍繞增收致富,發揮能人示范效應。“群眾富不富,首先看干部”。小壩子村黨支部書記凌受銀承包了本村石場,經過多年打拼,石場變成“寶地”,年產值達15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種植業和養殖業結構均有了大幅度調整,把種植和養殖作為優勢產業來培育,向規模要效益,全村發展大棚蔬菜基地1000多畝、生豬養殖場2個、土雞養殖場1個、煤球場2個。
為使中藥材示范基地土地流轉順利完成,敖勇在基地建設推進會上,向農民承諾:每年每畝給予農戶適當的土地租賃補貼,并向農戶提供50個勞動日,按每天80元工資計算,農戶每年可以掙到4000元工資。敖勇不僅是這樣承諾的,而且也是這樣兌現的。截至目前,全鎮已累計發展中藥材產業基地2萬畝、核桃基地1.5萬畝、珍稀苗木地3000多畝。(作者系蔣家堰鎮黨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