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平
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作出了推進“工業與農業對接、田間與車間對接、企業與市場對接、產業與項目對接”的科學決策,作為畜牧獸醫部門如何履行行業職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好養殖企業與市場對接,筆者認為:必須充分把握機遇,強化對接意識;必須發揮資源優勢,夯實對接基礎;必須圍繞產業抓項目,加大對接力度;必須培植企業拓市場,實現對接互利共贏;必須優化服務質量,完善對接保障機制。
一、充分把握機遇,強化對接意識
近年來,縣畜牧獸醫局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圍繞產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搶前爭先抓建設,實現了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2009年全縣畜牧業產值達到4.9億元,比2008年增長25.6%,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6.9%,農業人均畜牧業產值達到1688.5元。全縣生豬出欄達到26.6萬頭,比2008年增長28.1%。家禽出籠達到115.49萬只,比2008年增長24.3%,肉羊出欄達到1.88萬只,比2008年增長9.3%。肉牛出欄達到0.31萬頭,比2008年增長7.3%。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畜牧產業基礎更加牢固,產業優勢更加明顯。作為承工啟農的畜牧業,當前正處于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要做好工農對接文章,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產業化經營之路,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建設畜牧產業板塊,培植產業化龍頭企業、搭建產企對接、農超對接的平臺,實現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順利轉軌。
二、發揮資源優勢,夯實對接基礎
目前,全縣可利用草山坡面積159萬畝,年可利用農作物秸稈1.87億公斤,水土資源豐富,發展畜牧養殖得天獨厚。要在畜牧產業結構調整上下足功夫,著力建設四大產業板塊。依托生豬產業的技術優勢,以“興科”、“益盛園”萬頭生豬養殖企業為核心,走“公司+養殖小區+農戶”的路子,建立100萬頭優質瘦肉型生豬產業板塊。依托豐富的山場資源和秸稈資源,以星成牧業有限公司和牧源春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為龍頭,建設5萬頭優質肉牛生產板塊。以星成羊場為龍頭,建設10萬只肉羊雜交改良生產板塊。依托大面積的茶園、果園、林地、荒坡地資源,以綠園、慶豐、誠信規模養雞場為龍頭,發展茶園養雞、林下養雞等生態養殖,建設200萬只生態雞板塊。
三、圍繞產業抓項目,加大對接力度
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畜牧產業發展的突破口,通過多種渠道向上爭取項目。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外來資本、民營資本投入畜牧產業建設。加大產業建設投入力度,提高畜牧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夯實工農對接基礎。近幾年來,我們共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吸納社會資金近4000萬元,發展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戶)228個,其中“150”模式達到43個,“300”模式9個,省級標準化萬頭豬場2個,規模養殖占全縣生豬出欄量的41%,2009年生豬養殖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一;發展10頭以上規模牛場78個,星成牧業有限公司年飼養鄖巴黃牛達到500余頭,規模養殖占肉牛出欄量的78%;發展50只以上規模羊場85個,星成羊場飼養規模達到1000余只,規模養殖占肉羊出欄量的71%;發展萬只以上蛋雞場3家,2009年茶園養雞達到90余萬只,土雞散養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一。畜牧產業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45%以上。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建設了縣級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配套設備300余臺(套),新建了縣動物防疫檢疫綜合樓和冷庫、添置了疫苗冷藏車,改擴建了15個鄉鎮站業務用房(均在150平方米以上),為鄉鎮配備摩托車、電腦傳真機、低溫冰柜、冰箱,為村級防疫員配備了疫苗冷藏盒和防護服,2009年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一。
四、培植企業拓市場,實現對接共贏
加大對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扶持力度,采取“協會+公司+基地+養殖戶”模式,把標準化規模養殖與產業化經營相結合,由協會提供信息和服務,龍頭企業與農戶簽定單,實現農超對接,農企對接。全縣酬勤、興農、利源、興滿、興盛等5個畜牧業協會(合作社),在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中推行“六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用料、統一用藥、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幫助農戶分析市場行情、規避投資風險。現已發展會員1000余戶,年組織銷售生豬15萬余頭,牛羊1萬余頭(只)、肉雞50多萬只、雞蛋50多萬公斤。十堰興科牧業有限公司,通過走外聯市場、內聯農戶的路子,先后與宜昌雙匯集團和重慶萬州等大型肉聯廠建立了生豬供銷協作關系,輻射帶動500多農戶加入其產銷鏈,帶動農戶年增加現金收入150萬元以上。星成牧業有限公司與300余戶農戶建立了購銷協議,由農戶向公司提供秸稈、牧草等飼料,并對幼畜進行代養,育肥后公司統一回收,公司年支付農民務工費用近20萬元,每個勞力年掙收入5000元以上。
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加快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提高畜產品附加值。竹溪高山食品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院簽定長期技術合作約定,開發出的柴火臘肉具有地方特色風味,深受消費者好評,并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親家母”商標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通過與農戶簽訂訂單,今年一季度公司臘肉銷售量突破100噸,銷售收入280萬元,為竹溪縣畜牧業實施工農對接探索了一條好路子。
五、優質服務提質量,完善對接保障機制
實現工農對接,是縣委、縣政府根據我縣實際作出的重大決策,作為職能部門,要切實加強引導,建立完善的服務保障機制。通過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手段,轉變服務方式,充實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使畜禽產品由單純的數量增長向結構平衡和質量安全轉變,不斷提升我縣畜禽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一是落實專項經費用于防疫工作,使農戶享受免費防疫服務,杜絕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確保養殖業健康發展;二是強化執法監督,依法嚴格檢疫,加強獸藥監管,對飼料、飼料添加劑、混合料等產品生產、銷售、使用進行全程監控,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督促規模養殖場(戶)建立養殖檔案,確保動物產品質量安全;三是認真落實優惠政策,采取“以獎代補”扶持措施,積極開展能繁母豬補貼和政策性保險工作,調動養殖戶(場)生產積極性;四是健全縣鄉村三級畜牧技術推廣體系,開展技術培訓、科技咨詢、送科技下鄉活動,對養殖大戶、基層防疫員進行養殖技術和疫病防疫知識的培訓,建設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興科牧業、星誠牧業)。大力推廣家庭式規模養殖模式,提高科學養殖水平。(作者單位:縣畜牧獸醫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