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揚
縣委、縣政府立足科學發展,把握發展大勢,放眼竹溪未來,以其深邃犀利的眼光和縱橫擺闔的氣度,作出了工業與農業、田間與車間、企業與市場、產業與項目“四個對接”的戰略性決策。戰略的實施,無疑將會從根本上改變竹溪平面發展的格局,引導竹溪在更高科學層面上加速發展,促動全縣經濟和社會高水平高速度躍進。
現代旅游業作為“四大對接”的“粘合劑”,在對接工程施工中,無疑應當在廣闊的平臺上當好“運動員”,發揮生力軍作用。
一、利用良好的旅游資源,為對接工程提供良好基礎
我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而且品質優良。一是有著天然的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76.8﹪,植被覆蓋率81.2﹪,居全國第一,是全國林業百佳縣和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范縣。這一獨特而且優良的棲息家園,是當今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群十分羨慕的養生度假目的地。當今旅游業正在由觀光型向休閑養生型轉變,我們的天然優勢正迎合了這一轉型趁勢。
二是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在自然景觀上,有歷史悠久的“古八景”(古洞隱真、白云劍跡、龍山橫浩、文筆晴嵐、畫屏煙雨、五鳳飛云、獨松棲鶴、仙剎棋廊);有“一腳踏三省、一眼望十縣”的國心雞心嶺;有品質優良的偏頭山森林公園;有我國中東部切割最深的峽谷——十八里長峽。在人文景觀方面,有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古楚長城遺址,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采皇木遺址、甘氏宗祠,有“先有偏頭山后有武當山”的祖師廟;分布眾多的古寺廟、古鹽道、古民居、古山寨等人文風景。還有山水互動、天地一色的鄂坪水上公園、龍王埡觀光茶園,以及潘口水庫即將形成的浩瀚水區。
三是有著獨特的飲食文化。我縣飲食南北兼蓄、東西共融,獨具特色。“竹溪菜”融合了川陜湘漢豫等多種口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農家風味”,食者無不稱好,廣受食客歡迎。“吃在竹溪”完全可以成為旅游業的主打吸引物。
四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竹溪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迄今已發現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遺址12處,古墓群19處,古石刻20多處。仙人呂洞賓題有“路逢青嶂上頭上,寺隱白云深處深”的詩句,詩仙李白留有《游仙娥溪》;船形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址和王家套的龍山文化遺址,折射著竹溪燦爛文明。豐溪聞太師墓、雙橋秦王墳、趙家莊漢墓碑群、兵營迷魂陣、龍壩魯班橋等,包隱著竹溪歷史悠久而神秘的色彩。獨具特色的向壩民歌,全國獨一無二的山二黃劇種,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是有著豐富的旅游商品。潔凈的山水,優良的環境,孕育了良好的物產,茶葉、楠木、中峰米自古便是朝廷貢品。金絲楠木,質貴味香,世間稀有,古代被用于皇宮建筑和北京天安門的廊柱;貢米口感清香,色若潤玉,營養豐富,市場廣闊。加上茶葉、魔芋食品、山野菜、干果等眾多的地域產品,為旅游業提供了種類繁多而且品質精良的“購買”要素。
壯大旅游產業,放大旅游要素,完全能夠為“四大對接”提供廣闊平臺、展現活力空間。
二、發揮旅游獨特功能,為對接工程提供便捷通道
1、發揮旅游“搬運”功能,縮短對接通道距離。旅游業具有巨大的“搬運”功能,它能有力地將市場和購物中心從大中城市“搬運”到農村、工廠、車間,甚至“搬”進農戶。發展壯大旅游業,打造具有獨特優勢的旅游吸引物,努力擴大客源市場,將會使我縣的農村、工廠、車間和農戶,成為“第一車間”、“第一超市”,從而有效縮短工業與農業、企業與市場的對接距離。
2、發揮旅游拉動功能,充當對接通道媒介。旅游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這一特殊功能,使它在對接過程中能夠成為具有獨到作用的“粘合劑”和具有耐力的“運動員”。國家旅游局的分析數據顯示,旅游業收入每增加1萬元,可使GDP增加3.12萬元,可以帶動第三產業增加10.7萬元,增加稅收1000元以上;旅游業直接就業1人,可以間接帶動接就業5人。如果我縣旅游接待年達到10萬人次,旅游收入至少可以達到5000萬元,可使GDP增加到1.5億元,帶動第三產業增收5億元以上。
3、發揮旅游輻射功能,營造對接通道氛圍。旅游業關聯度高,產業鏈長。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同時加快建筑、交通、運輸、文化娛樂、金融、保險、餐飲、農業、工業等20多個行業的發展速度。旅游業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具有觀光、休閑、娛樂、療養、會議、度假、保險等78種功能。人們對旅游業的消費是重復購買或多次購買,景區景觀是一次投入長期受益的“產品”,而且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旅游消費生命力強、需求旺盛。因此,發展旅游業,是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財源建設的新亮點,對于擴修對接通道、營造濃厚對接氛圍,有著非常顯著的助推能量。
三、尋找旅游戰略路徑,為對接構筑高架橋梁
1、找準旅游業在對接工程中的戰略定位。根據我縣旅游業的特性和優勢,按照對接工程戰略需求,對接全市“三區三線”旅游布局,我縣旅游業的發展構想是“123戰略”:營造旅游縣城,構建二帶二圈,促成三級起跳。打造旅游縣城就是利用個性元素,打造成具有較大吸引力的旅游縣城;沿百里長廊構建鄉村旅游觀光帶,利用潘口電站庫區“山上造氧吧、水中建樂園”,構建百里水上觀光旅游帶;以旅游縣城為中心打造北部旅游圈,輻射關埡子、偏頭山、水上公園、摩崖石刻等景區景點,以十八里長峽為中心構筑南部旅游圏,輻射八里峽、雞心嶺、民歌村;建立以旅游縣城為龍頭、兩帶兩圏為主體、鄉村旅游(農家樂、觀光農業)為補充的旅游發展體系,實現城鄉互動、功能互補、整體推進、縱深發展。
2、健全旅游業在對接工程中的管理體制。確立“大辦旅游、辦大旅游”思想,把旅游產業作為新一輪大發展的突破口,列入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立旅游產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建工作格局。把旅游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形成定期研究旅游工作制度。發揮政府在旅游資源整合、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導作用,迅速促成大發展局面。把旅游業與工業、農業、交通、商貿等眾多行業結合起來,形成大旅游、大發展格局。把農業、林業、交通、工業、畜牧業等眾多項目與旅游觀光結合起來,投向景區,促成大辦旅游氛圍。舉辦節慶活動,形成文化搭臺、旅游唱戲、全面對接發展態勢。
3、確立旅游業在對接工程中的標準動作和戰略重點。在工業與農業對接中尋找結合點——大力發展鄉村游、農家游;在田間與車間對接中尋找鏈接點——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在企業與市場對接中尋找著力點——開發差異化旅游商品;在產業與項目對接中尋找放大點——招大商人、上大項目、促大發展。目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為縣內30多萬人民打造一個旅游休閑場所。因此,啟動偏頭山和關埡子兩個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務之急。重點是:確定關埡子景區建設主體和具體建設方案,迅速開工建設,力爭明年“五•一”前接納游客;解決偏山森林公園景區管理體制、景點包裝和吃購問題,力爭今年“十•一”前接納游客;啟動關埡子、偏頭山兩個景區升A工作,爭取今年取得AAA級景區稱號;修建鄂坪水上公園碼頭,添置游船,環湖種植花草,為下一步景區建設打基礎;啟動偏頭山道路改造升級工程;招商引資,建設十八里長峽自駕游營地;加快十八里長峽地區50家農家養生旅館工程和沿305省道農家樂團隊建設進度,解決零散游客食宿問題;加快縣城賓館酒店業發展,擴量增能,提高檔次,規范服務,打造美食縣城;引導生產企業生產旅游商品,迎接旅游高潮到來。(作者單位:縣旅游局)

龍壩水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