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忠
《新京報》昨日報道,該報近日就“中央禁令對公務員影響”,在我國部分省份進行的隨機抽樣調查,100位受訪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對其影響很大,2013年后沒有收到任何禮品的受訪者占到了79%。93位受訪者還表示現在“公務員不好當”。有少數公務員甚至表示要離職。
在我們身邊,感嘆“公務員不好當”的人也在與日俱增。分析這種危機感,有的是嘆喟崗位責任和要求越來越高,有些力不從心;有的是覺得油水越來越少,待遇與付出、期望值差距較大。
這么高比例的人感嘆“公務員不好當”,是因為以前“公務員太好當了”吧?以往,在一些部門和地方,樓堂館所何其豪華,迎來送往何其熱鬧,前呼后擁何其壯觀,觥籌交錯何其鋪張。有很多人進了公務員隊伍就像進了保險箱,只要不出大錯,就能“熬”個這長那長,有的工資雖然不高,灰色收入卻不少,職位不高,卻握有實權?!叭毕M、濫發獎金,優先享用緊缺公共資源等,這怎不讓人對公務員崗位產生誤讀?又怎不讓眾多大學生對公務員充滿羨慕與向往?
2013年被稱為“禁令年”,從中央到地方連續出臺一系列限制公務員特權的禁令,并且一項一項正在落實到位。這種令行禁止的制度倒逼機制,不僅大大促進了公務員作風的轉變,而且正本清源,讓公務員崗位真正回歸其服務本位,讓特權意識和特權行為逐步與公務員說再見。
蘇共亡黨,東歐劇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僚特權集團競相追逐特權所致。搞特權的結果,就是一步步遠離人民群眾,最終,被人民群眾所徹底拋棄。
公務員就是一種普通職業,它除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沒有也不應該有任何特權。如何說公務員有什么特殊性,那就是,它比其他職業責任更大,要求更高,付出更多。在不少國家,公務員的工資只與其本國基本工資持平,正因此,國外報考公務員不會出現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象,最終被錄取的,都是那些甘于清貧并愿意服務的人。
正如專家所言,“公務員不好當”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公務員手中大大小小都握有一定權力,有權力就有義務,包括接受方方面面的監督,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公務員不僅是一種能力崗位,還是一種奉獻崗位。只有當這個崗位“不好當”了,那些無德無才、靠關系混日子的人才會乖乖退場,那些德才兼備、責任感強、樂于奉獻的人才會昂然走上前臺。
當然,公務員也要養家,也要享受個人生活,我們講奉獻并非要所有公務員都去當苦行僧。尤其是在落后地區,在基層一線,公務員收入的確不高,他們的生活很清苦。現在我們物質豐富了,適當提高待遇也是應該的,但絕不能像以往那樣靠私下的“油水”來彌補,而是要靠科學的制度設計,使他們擁有公開而合理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