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縣司法局多舉措服務“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建設
今年以來,司法局以服務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強觀念、轉理念、增意識,緊緊圍繞“提高效能、改進作風、優化環境、促進發展”這個主體,立足自身職能職責,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法律服務、法律保障三大職能,當好“三員”,多措并舉服務于“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建設,為全縣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一、強“宣傳”,著力為全縣經濟發展創造規范有序的法治環境。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為抓手,把優化法治環境、促進經濟發展作為法制宣傳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行工作重心下移,力量傾斜,即:把開展“法律六進”活動向“法律進企業”傾斜。充分發揮普法講師團的作用,積極開展法律大宣講活動,由司法局牽頭,聯合縣地稅局、縣工商局在全縣范圍內積極開展“法律服務進企業”活動,一是集中走訪,為企業服務找準切入點。組織專班深入到全縣2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進行了走訪,通過現場座談,全面深入了解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現狀、當前遇到的主要困難和急需解決的法律難題,為后期如何服務企業找準了切入點。二是掛牌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將我局所屬法律服務窗口單位與企業聯姻結對、采取掛牌服務的措施。三是法制宣傳,為企業合法經營增強軟實力。把企業法人及個體工商業主集中起來,以縣地稅局納稅人學校為主陣地,辦專題法制培訓班,對企業法人進行法律知識培訓,主要講授與企業經營相關的合同、招投標、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法律制度,提升企業依法經營、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同時我們又開展了企業職工學法培訓活動。組織企業職工學習《合同法》、《勞動法》、《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引導廣大職工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避免和減少職工勞資鬧事、聚眾維權等內耗,為企業安定有序發展提供服務。與此同時,對企業周邊群眾進行重點宣傳,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重“服務”,著力為全縣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充分發揮法律服務職能作用,積極探索和創新法律服務形式,精心打造服務經濟發展平臺。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主動減、緩、免收費,對企業困難職工做到應援盡援。在積極引導、協調律師對企業進行法律咨詢服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向企業推薦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的律師、公證員擔當法律顧問,積極開展服務企業直通車活動,開辟綠色通道。堅持“三優先”服務原則,對涉及企業的涉法事宜,優先接待,優先受理,優先出證,建立起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綠色通道。通過律師、公證“牽手”企業,定期舉辦法律講座、法律咨詢,提高企業依法管理水平,幫助企業建立完善內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三、保“穩定”,著力為經濟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大力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為全縣經濟建設打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建立健全社區、企事業單位和區域性、行業性調委會,逐步實現了調解組織全覆蓋;積極組織協調司法所、調委會和法律服務機構,不間斷地開展拉網式排查,臺賬式登記,跟蹤式調處,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突出抓好征地拆遷、項目投資、生產經營等直接影響竹溪經濟建設的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特別注重教育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合理表達意愿和訴求,依法正確維護自身權益,將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一年以來,各級調解組織共調處矛盾糾紛2844件,成功2756件,調處成功率達96.9%。從嚴管控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對象,努力消除影響全縣經濟建設的不安定因素。一方面,狠抓安置幫教工作。將刑釋解教人員全部建立檔案,落實幫教責任人員,及時跟蹤幫教。據統計,近兩年來,全縣共回歸174名刑釋解教人員通過及時進行幫教安置有效預防,無一人重新違法犯罪。另一方面,狠抓社區矯正工作。建立健全并認真落實登記、接納、建檔、跟蹤監督、分類管理、學習教育、幫助就業、考核獎懲等制度。今年,我們又投資20多萬元建立了社區矯正基地,并對全縣234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了勞動法制教育輪訓,9月份,我們又建立了司法E通社區矯正信息監管平臺,利用GPS定位系統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全天候監督管理,確保不發生脫管漏管現象,有效地提高了社區矯正工作質量。
四、當“三員”,進一步優化法治環境,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當好“宣傳員”。以“六五”普法為契機,不斷深化“法律六進”活動,加強對五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不斷促進領導依法決策、政府依法行政、社會依法管理的能力的提升,當好社會認可,人民滿意的法制宣傳員。針對縣直機關、各鄉鎮、學校、企業等單位,工作環境、工作性質、管理服務對象、法律需求的不同,因需施教、分門別類組建講師團深入到各鄉鎮、學校、企業進行法律宣講,經常性利用黨校學習超市對縣直機關干部進行法律宣講。充分利用大眾傳媒,推動法制宣傳教育向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延伸,使主題活動更好地深入基層,貼進群眾。
二是強化法律服務,當好“服務員”。加大對法律服務市場的管理力度,不斷推進法律服務工作規范化建設。加強律師、公證、法律服務工作者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教育,規范執業行為,凈化法律服務市場。同時,結合我縣實際,緊緊圍繞促進經濟發展,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焦點問題,圍繞和諧穩定的經濟環境開展專項法律服務活動,組織公證、律師、法律工作者到我縣重點企業、規模企業、重點村摸底調查,與企業結對服務、幫助化解矛盾糾紛、解決涉法難題。
三是落實法律保障,當好“安全員”。以創新特殊人群管理為重點,認真抓好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建立縣、鄉(鎮)、村(社區)三級聯動社區矯正工作機制,強化社區矯正管理,落實安置幫教措施,減少重新違法犯罪,減少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和諧因素。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深入推進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化解工作,做到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堅持以困難群眾的需要作為法律援助的出發點,創新服務模式,健全管理機制,提高法律援助效率和質量。提高法律援助公眾知曉度,進一步暢通法律援助申請渠道,方便公民就近申請。逐步提高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水平,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范圍,因地制宜推出便民惠民措施,做好法律援助咨詢熱線管理和服務,優先辦理未成年人、殘疾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案件,最大限度地做到能援則援、應援盡援,不斷滿足困難群體的法律援助需求。(肖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