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章》明確提出:“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現在全黨上下正積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那么如何把把黨的主張轉化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筆者以為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去著手:
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黨的干部是黨的主張具體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干部的政績觀是否正確是決定政策、決策是否脫離群眾的關鍵。做秀、做面子工程、撈個人政治資本必定會導致脫離群眾,真心為群眾辦實事好事且尊重群眾意愿的政績觀一定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政績觀才不會出臺違背人民意愿的主張,人民才會擁護你。
確保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為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就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與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真正體現和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現在就是要要求干部更真誠、更謙卑地把人民群眾當主人,把自己當作仆人,才能主動地聯系群眾和服務群眾。只有確保了人民群眾真正當家作主,黨的主張才會自動轉化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深入調查研究,充分了解群眾意愿。要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通過各種形式深入到群眾之中,體察民情、體驗民生、體會民意,在群眾最盼的時候慰民心,在群眾最急的時候解民憂,在群眾最難的時候辦實事。在充分了解群眾意愿后,適時釋放出黨的溫暖。把黨的意愿實現到群眾的心坎上。
充分尊重和維護群眾對決策和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憲法》明確提出公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公民權利和自由。保障公民“四權”,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三重一大”事項要按規定及時發布動態信息,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黨組織采取“公推直選”方式進行換屆選舉,確保黨員群眾知情權、參與權。
積極將人民群眾的要求、意見建議轉化成黨的主張。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問題反映、咨詢和來信投訴,反映的都是人民群眾的各種愿望和各種社情民意,這些愿望和社情民意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和政府應該不斷滿足的基本要求。因此,對于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問題反映和來信投訴,只要不違反黨的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愛國家,維護黨的領導,促進和鞭策政府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都應該通過進行梳理、整理積極將人民群眾的要求、意見建議轉化成為黨的主張。
完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提高干群親和力。基層是門必修課,群眾是本必讀書。每個人的思想會千變萬化,群眾是流動的,思想是流動的,熟悉基層情況、了解群眾思想,永遠不可能一勞永逸、一步到位,必須持之以恒,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的制度,并用嚴格的制度去約束干部走基層了解社情民意的行為。只有熟悉基層、了解群眾,辦事才有“準頭”,而不會光顧著“一頭熱”,盡搞些基層不肯買賬、純粹為出政績的“彩頭”,真正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增強“群眾親和力”。
總之,只要我們干部心里時刻裝著群眾,黨的意愿就會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竹溪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王世忠王大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