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
10月21-26日,我有幸參加了市委組織到昆山的學習活動,通過參觀學習,昆山的生態城鎮建設水平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覺得我們要實現“竹溪綠色崛起”的目標,在加快生態化城鎮建設上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重點突破。
一是要突破城鎮化水平不高的制約。實踐表明,城鎮化水平是一個地區經濟水平的風向標,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GDP增長1.3個百分點。2012年底,我縣城鎮化水平為32.5%,與全省53.5%的標準相比水平較低。要實現十二五末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0%的目標,就必須全縣城鎮化率年均增長2.5%,每年向集鎮轉移農村人口1萬人。這個任務很重,我們必須以人為本從有利于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重點考慮,切合實際的制訂出各區域農村人口向縣城、集鎮、中心村城鎮轉移具體目標,出臺具體的激勵措施,加快人口向城鎮集聚,確保城鎮化水平迅速提高。
二是要突破城鎮規劃滯后的制約。規劃是指導科學建設的依據,更是生態城鎮建設的龍頭。加快推進生態城鎮建設,規劃必須先行,只有科學規劃并嚴格執行規劃,才能確保生態城鎮建設步入科學發展軌道。近幾年,我們在城鄉規劃編制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先后啟動了一系列城鎮規劃編制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學完備的城鄉規劃體系。但規劃滯后的矛盾仍然突出,全縣村莊規劃,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土地利用等專項規劃尚不完備。因此,加快生態城鎮規劃編制工作是當前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抓緊抓落實。在城區規劃編制上,盡快完成城區9.5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區一河兩岸景觀設計規劃、竹溪縣城市風貌與特色規劃、城區交通專項規劃、城區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縣城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在集鎮和村莊規劃編制上,在2013年前,完成全縣建制鎮、鄉集鎮規劃修編,完成305省道沿線、縣鄉公路沿線村莊規劃編制工作;2015年前,村莊規劃編制率達到100%,完成集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產業、園區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強中心村規劃編制,合理確定中心村數量和位置,縣城區規劃確定3-5個中心村,建制鎮確定2-3個中心村,鄉集鎮確定1-2個中心村。在嚴格規劃執法上,嚴格執行縣城區“一書兩證”,集鎮規劃區“一書一證”制度,嚴格規劃審批,堅持“無規劃不建設、建設必先規劃”的原則,集鎮規劃區內新建擴建改建必須嚴格規劃審核報批和許可制度,確保規劃得到全面落實。
三是要突破基礎設施落后的制約。生態城鎮的主旨是生態,核心是建設,只有通過不斷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善集鎮功能,增強集鎮的集聚能力,才能促進人口向集鎮集聚、集中。堅持以縣城為重點、鄉鎮為中心、村莊為節點,統籌推進城鄉建設。以建設山水園林邊貿縣城為目標,按照“東拓西延、南北相連、城鄉統籌、配套發展”的思路,大力推進縣城“一河兩岸三區”建設,加快實施東城新區建設和西關街舊城改造步伐,加快城區路網、管網、綠化、公用設施配套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加快集鎮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當年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投資較上年增長20%,完成不少于1項骨干市政工程,2項省重點鎮、特色鎮骨干市政工程,不斷提升村鎮建設檔次,確保市政設施完好率達90%以上。嚴格實施《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主次干道按標準栽植綠化樹木和建設綠化帶,庭院綠化達到設計標準,到2015年,城鎮建成區的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5%、38%和11平方米以上。
四是要突破建設水平不高的制約。受歷史原因制約,我們在縣城和集鎮建設方面存在特色不夠鮮明,房屋樣式單一、色調非白即灰等突出問題,近幾年雖有突破,但整體效果仍不理想。因此,要積極探索和推進城鎮特色建設,形成自己特色的建筑風格。要加強房屋質量安全監管,集鎮范圍內兩層以下(含兩層)房屋建設執行新農村建設通用圖集,三層以上必須有專業設計單位出具的圖紙并報相關部門審查。公共建筑及三層以上民用建筑工程應接受專業安全質量監督檢測部門管理,工程竣工后由村鎮建設管理機構組織驗收,并達到驗收合格標準要求。要大力推進墻材革新和建筑節能,積極開展綠色建筑,鞏固縣城區“禁實”、“禁現”、“推散”成果,穩步推進集鎮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程,重點鎮要在2014年實現“禁實”、“禁現”達標,其他建制鎮、鄉集鎮要在2015年以前實現“禁實”目標,公用建筑和整體開發的民用建筑工程逐步使用預拌混凝土和砂漿。力爭到十二五末,城鎮新建建筑20%以上達到綠色建筑標準,新建建筑節能標準設計階段執行率達100%,建成2-3個綠色生態城鎮,10-15個綠色集中示范區。
五是要突破管理水平不高的制約。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我縣生態城鎮建設硬件建設欠賬是一個方面,管理不強才是最大的短板。因此要進一步創新城鎮管理工作思路,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城鎮管理體系,做到有管理措施、有管理辦法、有專班負責、有專人管理。在城區管理上,要進一步加大“四城聯創”工作力度,持續開展城區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在做好城區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加快管理和服務向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延伸,全面提升整體管理水平。集鎮和中心村管理上,要盡快完善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建立適宜本轄區鎮容鎮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機制、體制,要加強集鎮和村莊環境整治,穩步推進生活垃圾“戶收集、組集中、村運輸、鎮處理”管理模式,集鎮主要街道、305省道沿線按標準配備垃圾桶,集鎮住宅區和縣鄉省道沿線按標準建有垃圾池,能滿足住戶垃圾投放需要;集鎮和村莊按標準配備垃圾運輸車輛,基本能滿足轄區垃圾運輸處理工作要求。集鎮、中心村和省道、縣鄉道沿線有專人清掃保潔;背街小巷和住民區垃圾有專人清運;集鎮范圍內容貌整潔,無亂搭亂建、亂牽亂掛、亂丟垃圾、亂潑污水等有損集鎮和村莊容貌現象。
(作者系竹溪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