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
2010年,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工業與農業對接、田間與車間對接、企業與市場對接、產業與項目對接”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這是我縣經濟發展理論的一個重大轉變,也是在繼承和發展現有工作成果基礎上,探索和創新發展理念上的一次質的飛躍,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落實“一統三分”戰略、加快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實施“工農對接”戰略中具有支點和載體作用,是不可多得的著力點和抓手。它對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推進農業向高效轉變,是實現工業與農業對接的前提之一。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決定了其在農業領域的不可替代地位,是實現“工農對接”的決定性因素。
首先,表現在農業生產上的高度科技化。高新技術、高新品種被廣泛應用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代表了新的生產力發展要求,優勢不斷顯現。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多,為合作社注入了更多活力。合作社內部運作機制對于科技的自動吸收、自發推廣、自主轉化、自覺交流提供了成熟空間,科技在合作社內部生長快、發芽快、成熟快,合作社潛力巨大。合作社的牽頭人一般都是一方、一行業的能人、能手,具備一定資金、技術、帶動能力、經營能力,客觀上與其他農民相比有自然優勢,有利于促使農業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
其次,合作社的發展有一定的區域性,使農業產生了區域性布局,為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一統三分”戰略要求農業分區域規劃。這就要求,農業的發展要走區域化之路,要走一鄉一品、多鄉一品,一縣一品、多縣一品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一村一品”多而全的路子了。縣級工業只能在一定的區域內存在,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才能生存。合作社的特點也就在組織一定區域的農民共同發展某一產業,它可以聯合一鄉,也可聯合多鄉,乃至全縣、整個秦巴山區。其產品的專一性、參加農民的多樣性、進入市場的靈活性、優惠政策的特殊性為農業區域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農業的區域發展專一了,工業就有了發展的基礎。
其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為農業的規模化打下了基礎。農業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沒有效益農民也就缺少收益,缺少收益農民對農業就會失去信趣,發展工業也就先天不足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專一經營一個產業、聯動發展一片事業有先天優勢。這些優勢是走規模農業、效益農業不可缺少的動力。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使廣闊資源實現集并,是“田間與車間對接”的現實保障。
一片山、水、田、林可以統一于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個專業合作社可以生產同一個規格的產品,同一個規格的產品可以走上同一條生產線。走“田間-合作社-車間”的發展模式是實現“田間與車間對接”的現實保障。
合作社在一定的地域發展生產,一定的地域產生一個合作社,客觀上合作社就是一個生產車間。理論上講,合作社的產品是單一的,合作社的性質是專一的,這些特性決定了產品的規格、式樣、技術含量上的同一性,這在客觀上促成了車間的形成。合作社的生產為車間提供了原料保障,合作社的發展壯大為車間提供了農業的規模化產品,合作社在消化農業風險的同時,間接為車間提供了零風險保障,可以說車間是伴隨合作社一同成長的。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企業發展的“催化劑”是“企業與市場對接”核心動力。
企業要走向市場必須具備一定優勢,具備市場經濟認可的生產規律。加強合作社建社可使企業發展得到正面強化。好的合作社可以經受市場經濟的考驗直接發展成企業,這在數量上使企業得到擴張。在促使企業成長上,合作社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合作社的特點是直接與農民打交道,企業與作為生產車間的合作社打交道就減少了與農民直接打交道的“麻煩”和生產成本。讓合作社組織農業生產獲取企業原材料遠比企業直接從農村收購原材料有保障,這種保障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有持續性和穩定性。合作社可以提供整齊劃一規格的產品讓企業直接從事深加工,不同的合作社也可提供不同的產品適應同一個企業不同生產需求。合作社在不斷發展生產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產原材料。合作社為企業提供了血液,企業從合作社練就了市場競爭優勢,這種互動的結果使企業提升和強化了市場競爭力,會不斷促使與市場對接的成功。
四、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使項目得到更好落實,是“產業與項目對接”的直接抓手。
發展產業要抓項目建設,抓項目建設等同于發展產業,把項目建設抓好了,就如同又培植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項目落實上,合作社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凡是需農民參與的項目,合作社都能組織好、完成好,并且讓農民以主人翁的姿態長期參與到這個項目的建設中。在項目的發展上,合作社可催生許多后勁。合作社以經濟手段為杠桿,讓農民自我管理共同參與并使之勞有所得、多勞多得。同時注重科技培訓,不斷提高成員科技素質,提高項目科技含量,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經濟收益,永葆項目推進力。一個合作社發展一個項目,一個項目聯動全縣一個產業,一個產業組建一個聯合社,一個聯合社推進一項事業,按照“四個一”的模式抓產業先抓頂目,抓住一個項目就要穩定一個項目、成長一個項目、成熟一個項目,讓成熟的項目推動一個產業,讓產業帶動全縣的經濟發展,這也就是“項目與產業對接”的最好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