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全縣三級干部會上,市委、市政府著眼竹溪實際,授予了竹溪“綠色崛起示范縣”的建設大旗,縣委、縣政府按照這一戰略定位,結合竹溪區位優勢,提出了建設“兩區一地”的發展思路,這是一次放眼長遠的重大決策,也是一次助推竹溪發展的大好機遇。財政部門作為政府重要的職能部門,在全縣上下奮力推進“綠色崛起示范縣”建設過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發揮什么作用?是我們每一名財政干部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只有牢牢把握財政核心支點,認真履職履責,才能推動竹溪在青山綠水中“崛起”。
一、狠抓收入征管,提供財力保障
今年年初本級人大會通過的公共財政收入預算為30775萬元,其中財政非稅收入任務數為8620萬元,市人大通過的我縣公共財政收入預算為31600萬元,比本級人大通過數多825萬元。據了解,市財政在對各縣下達財政收入目標考核任務時,還要將我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奮斗目標提高到32100萬元,這意味著比本級人大通過數要多1325萬元。就目前全縣稅源情況分析,要完成市定奮斗目標十分艱巨。但完成既定任務決心不能動搖: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對財政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增強組織收入工作的主動性,推進非稅收入稅式管理改革,加強非稅收入預算管理、票證管理、收入分析和征收稽查工作,加強非稅管理信息化建設。二是要健全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強化財稅部門征管合力,提高征管效能,做到依法征收、應收盡收,確保完成全年既定目標任務并力爭超收。三是要加強培植財源建設工作,加快水電、醫藥化工、茶葉、農特產業的資源整合,提升產業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延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相應的財政扶持政策機制,打好綠色資源這張“牌”,真正將生態資源效益挖掘出來,轉化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和財政收入增長的穩定稅源。
二、突出工作重點,做好理財文章
實現“綠色崛起”,最核心的地方是要圍繞產業建設、城鎮建設、商貿物流發展等方面做文章,財政部門要有針對性的抓住工作重點,在創新中求發展。一是要大力支持以資源優勢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重點支持水電、茶葉、魔芋、煙葉、中藥材、貢米、山野菜等特色產業,強化新技術、新產品開發,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二是要大力支持以項目作支撐的工業產業。重點支持金銅嶺科技工業園的建設,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硬件設施建設予以必要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以重商、親商、愛商、護商的良好氛圍,加快引進企業入園的步伐,把工業園打造成招商引資的“高地”,政策“洼地”和創業“寶地”。三是要大力支持新型工業化產業發展。重點培育醫藥、化工、建材、生物質能源發電等新興產業,延伸其下游產品加工的產業鏈條,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四是要大力支持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農村和城市基礎設施、交通通訊設施、水利設施、環境保護、國土資源開發整治和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提高國有土地的利用效率,推進房地產、商貿、流通、服務業的發展,為縣域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五是要繼續抓好上爭項目資金工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籌集寶貴的發展資金。沒有項目,就沒有投資;沒有投資,就不可能實現快速發展、綠色崛起,因此,我們要緊緊圍繞今年省級部分專項資金實行競爭性分配的政策機遇,依托縣域資源優勢,研究對策,制定措施,選好、建立一批綠色申報項目庫,確保更多的項目資金能夠落戶竹溪,支持竹溪經濟發展。
三、創新扶持機制,提升資金效益
財政部門在推進“綠色崛起示范縣”建設過程中,在增加投入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創新扶持機制,強化資金監管,提升資金使用實效。一是要創新扶持方式。要結合全省專項資金實行競爭性分配的要求,將縣級扶持農特產業發展的項目資金也引入競爭性分配機制,杜絕“撒胡椒面”,通過市場化方式配置財政資源,使有限的資金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二是要改進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對財政性資金應介入的領域,要變直接投入為貼息、補助、擔保、風險投資、創造環境等杠桿調節。通過政府投融資機構的有效運作,帶動銀行資金和其他社會資本的投入。財政用于經濟領域的專項資金,凡適合市場化運作的,都要通過政府投融資機構運作,不宜直接撥給部門。三是要加強績效管理。建立以目標為導向的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要求項目實施單位制定切合實際的產業項目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財政部門在安排資金時要嚴格按照項目規劃和項目各階段實施進度撥付款項,在項目實施完畢后,對整個項目實行績效考核,對考核結果沒有達到目標的,實行追回已撥資金、停撥項目尾款或項目保證金等懲罰性措施。對嚴重違反扶持規定、無法實現預期績效目標的,取消下一年度項目立項資格,由通過競爭立項確定的后備項目替補實施。四是要強化監督檢查。適時組織開展重大項目監督檢查,確保財政資金安全使用,規范運行、發揮實效。(竹溪縣財政局:沈超)
積極發揮財政職能 助推縣域經濟崛起
時間:2013-10-12 11:51:38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