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女性大多數依靠辛勤勞動、勤儉節約和傳統經驗來選擇項目、維持經營,對市場變化的把握、新政策的運用、先進管理理念的更新等方面都還需要提高,特別是融資難、引進人才難、扶持政策運用不足等共性問題。主要表現為:
1、創業意識缺乏。搶抓機遇,帶頭致富的競爭意識不強,市場觀念淡薄,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因而,不敢大膽探索,不會主動創業。面對送上門來的新項目,也要等別人實踐成功,見到效益才肯動手。這樣就容易失去很多最佳的發展機遇。
2、創業素養貧乏。分析當前農村創業婦女中,以初、高中文化居多,占到87%,還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和半文盲,較低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直接制約了農村婦女的發展。具體表現為思想解放不夠,競爭意識不強,創新思維欠缺,掌握現代科技能力較差。
3、市場信息匱乏。由于農村交通不便,資訊不夠發達,再加上農村婦女文化程度底子薄,不會或不善于應用現代網絡信息,所以難以及時而準確地獲取科技的、市場的多方面信息,更難以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造成她們的盲目模仿生產和盲目決策,還有行業組織化程度低,缺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4、創業資金困乏。資金短缺成為女性創業的共性問題。雖然各級政府和金融部門有不少優惠政策,但要么門檻太高,要么數額太小,有的婦女認為即使向銀行貸款,執行起來手續比較繁瑣,不能解燃眉之急。資金困難導致創業項目難以實施或達到預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農村婦女創業的瓶頸和企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農村婦女總體上來說,仍然是社會弱勢群體,她們的創業比男性更艱辛,付出的要更多,所承受的各方面壓力更大。扶持、支持婦女創業,為她們創造有利的創業條件,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宣傳引導,觀念先行。要想使農村婦女走上創業之路,最重要是轉變觀念,強化意識。要主動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傳媒,向農村婦女宣傳黨的政策和有關促進婦女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方面的政策規定,宣傳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重要性和“只分行業不分貴賤”的思想,努力在廣大婦女中營造“勞動光榮、不勞動可恥”的創業氛圍。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實踐科學發展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用正確的理論影響并促進農村婦女思想觀念轉變,引導廣大婦女樹立“四自”精神,激發農村婦女在經濟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喚起她們的主體意識,幫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樹立敢于拼搏,敢于創業的新觀念,鼓勵農村婦女走出家庭,認識世界,發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廣泛宣傳婦女創業典型,用身邊活生中的事例去激勵廣大農村婦女,使她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增強自主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2、強化培訓,素質先提。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從不同產業特點、不同婦女群體需求出發,采取自辦、聯辦等多種方式開展免費培訓。一是大力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根據婦女的文化層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篩選出一批適合婦女再就業的項目,以“雙學雙比”活動為載體,舉辦種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幫助廣大的婦女盡快撐握一技之長。二是大力開展女性創業培訓。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創業培訓,豐富培訓內容,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層次。通過培訓,激勵女性自強自立,增強創業意識和開拓精神。三是大力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利用我市婦聯系統省家政定點培訓機構,開展家政培訓,通過提供基地、培訓、指導等多方位的服務,鼓勵和引導創業者,進而帶動就業。四是大力開展留守婦女心理健康與調試培訓。留守婦女心理問題是新形勢下出現的,急需解決的新問題。解決不好,將給社會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隱患。應大力開展留守婦女心理健康與調試培訓,對留守婦女心理問題進行輔導,引導她們走出陰影
3、優化服務,渠道先拓。一是強化服務。聯合相關部門和企業,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信息咨詢和指導,并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為農村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搭建平臺。要解放思想,集思廣益,創新工作思路,從當地婦女實際需求出發,搭建適合農村婦女就業工作平臺,拓展就業渠道和就業領域,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優先為農村婦女提供就業機會,努力把未就業婦女人數控制在最低程度。
4、扶持創業,政策先入。一是幫扶貧困。解決特殊困難婦女群體就業和實際生活問題,是推進婦女就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要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著重幫助低保護、困難戶、單親特困母親家庭和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問題,切實為她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二是政策傾斜。根據婦女實際,推動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村婦女在職業介紹、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并在提供小額擔保貸款中優先照顧她們。同時加強對鄉鎮、民營企業女職工的勞動安全和特殊權益保護的執法檢查,加大對女職工工資的清欠力度,切實維護好她們的各項權益,為農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梁游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