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國林
近年來,竹溪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清晰發展思路,準確定位發展方向,立足資源基礎,發揮資源優勢,堅定不移地走農業產業化和新型工業化的路子,全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一、培植產業集群,壯大經濟實力。一是加快發展水電產業。緊緊圍繞“水電總裝機達到60萬千瓦,年發電能力18億千瓦時,實現水電收入9億元”的目標,加快白沙、洞溝、象鼻子等一批在建水電站的建設進度。同時,支持國電公司組建水電集團,做大做強水電產業。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以龍王埡、梅子貢兩大茶葉企業為依托,積極開拓市場,做大做強品牌。深入推進有機紅茶、綠茶、烏龍茶、茶食品、茶飲料等茶葉系列精深加工,力爭茶食品加工項目建成投產。抓好魔芋系列產品生產,推進魔芋酒、魔芋食品、魔芋保健品等系列產品開發。發展壯大醫藥化工業,抓好人福醫藥產業園建設,積極開發中藥飲片、雙烯、奧氏氧化物及其下游產品。做好貢米、山野菜等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三是有序推進礦產建材業。以年產百萬噸水泥、百萬噸煤炭、百萬平方米板石為目標,支持瑞成水泥、創立石材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做好環評和項目上報工作,有序開采釩、鉬、鉛、鋅等稀有金屬礦。四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抓好科學規劃,加強配套建設,引導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力爭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園區打造成為全省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園。
二、推進新農村建設,改善城鄉面貌。一是以“竹房城鎮帶”建設為重點,推動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工作上水平。按照竹房城鎮帶城鄉一體化試驗區建設總體要求,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初步建成百里宜居城鎮帶、百里產業聚集帶、百里城鄉一體化新農村示范帶和百里原生態文化旅游帶。認真開展地域特色文化、飲食風俗的挖掘包裝和開發工作,圍繞茶葉之鄉、魔芋之鄉、水電大縣、林業大縣,深入發掘、培育特色產業文化。二是以扶貧開發為抓手,整體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搶抓新一輪扶貧開發機遇,加強農村安全飲水、能源沼氣、通村路、教育、醫療、文化、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公共設施保障水平,使廣大農民群眾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加快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農村勞務輸出的組織和引導,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三是重抓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要求,著力實施工農對接戰略,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和農業示范園建設。建設百萬畝特色農產品基地,突出抓好以縣河生態農業示范園(茶葉、鮮果、香菇、觀光休閑)、水坪楸木埡有機綠茶生態園、城關高效設施農業示范園、中峰產企對接品牌農業示范園(有機貢米)、蔣家堰關埡子多功能農業示范園(魔林間套、特色農業種植、茶樓休閑、生態自然遺產觀光于一體)、龍壩生態果茶觀光旅游農業示范園、鄂坪觀光和庫區養殖農業示范園以及龍王埡、梅子埡高效生態茶葉生產示范園等八大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
三、繁榮第三產業,增強發展活力。一是大力發展旅游業。充分估計和牢牢把握“谷竹”高速建成后竹溪旅游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科學編制全縣旅游業發展規劃,加強宣傳推介。突出抓好偏頭山森林公園、雞心嶺、十八里長峽為主的山水風光游,以關埡楚長城、慈孝溝摩崖石刻等為主的文物古跡游,以山二黃劇種、向壩民歌、茶文化為主的民俗文化游等旅游產品,加快提升全縣旅游的產業化水平。二是規范發展房地產業。適應城鄉居民住房需求的不斷增長,加快房地產開發,拓寬籌融資渠道,建設一批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滿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要。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建設一批功能完善的住宅小區,形成高、中、低檔兼有,商住平衡的房地產業,推動裝修裝飾業、房地產中介業、物業管理的發展。三是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加強社區組織建設,拓展服務領域,積極開展社區商業便民、醫療衛生、家政服務、文化娛樂、教育科普、體育健身、法律援助、就業信息咨詢、職業指導、就業培訓和推薦、組織就業等服務,實現公益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的有機結合。四是加快發展消費性服務業。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引進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現代餐飲、商場、連鎖超市等。整合茶葉、魔芋食品、山野菜等地方特色產品,努力培育商業特色街、地方產品特色店、專業店和便利店。五是探索建立現代物流體系。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多式聯運、網上銷售等現代流通方式,逐步建立適應我縣經濟發展需求的現代物流體系。
四、擴大投資規模,提升發展后勁。一是突出抓好項目建設。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充實和完善項目庫,全力做好項目爭取工作,力爭每年有一批重大項目進入國家和省市投資籠子。重點抓好水電開發、綠色食品加工等優勢資源項目,節水增效示范縣、天然林保護等綜合農業開發和生態建設項目,以及交通、通訊、文化、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二是合力抓好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牢牢抓住不放。創新招商方式,整合力量,積極走出去,實實在在地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鼓勵骨干企業拿出優勢資產對外招商,以存量引增量、以資源引資金、以市場引技術,在招商引資中實現跨越發展。借助現有外商的聯系渠道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引薦更多外商來我縣投資興業,達到以外引外、以商引商的目的。三是優化發展環境。把軟環境建設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下大力氣用硬措施改善軟環境,增強投資吸引力,以彌補硬環境不足的,真正把“親商、安商、富商”落到實處。(作者單位:竹溪縣政府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