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縣政府辦公室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主要任務。作為山區貧困縣的竹溪縣如何推進新農村建設?筆者認為,應該立足縣情實際,從把握特點,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入手,搞準定位,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把握特點,深化認識,科學定位新農村建設
一是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時間的長期性。建設新農村的過程是一個與現代化建設同步的過程,需要經過幾十年、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上百年的艱苦努力。竹溪縣作為山區貧困縣,城鄉二元結構十分明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必然需要較長的時間;工業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反哺”能力不強;農業人口數量龐大,文化整體素質不高,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十分緩慢,落后風俗的改造和文明鄉風的形成需要較長時間;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等公共事業發展嚴重滯后,新農村建設必然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投入。
二是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內容的豐富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這五句話20個字涵蓋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個方面。竹溪縣作為山區貧困縣,群眾求發展的愿望比任何地方都強烈,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要避免出現重物質文明建設,輕基層民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傾向。要圍繞20字要求,統籌兼顧,從農民最需要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入手,抓好物質文明建設;從加強民主管理入手,抓好基層民主建設;從提升群眾道德文化素質入手,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三個方面要同步推進,平衡兼顧,實現統籌發展。
三是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實踐的客觀性。從中央到地方都強調新農村建設要因地制宜,不搞千篇一律、一刀切、一個模式。建設新農村,各個地方的基礎條件不一樣,起點不一樣,決定了新農村建設要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和當地經濟發展基礎。我縣新農村建設要以現有的農村建設為基礎,無論是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民主建設等都要從竹溪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突出科學發展、和諧建設,體現以人為本。要做到“三個符合”,即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搞過度建設,不增加鄉村債務和農民負擔;符合群眾的愿望,不搞政府強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不搞無效益、無市場的產業。
二、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用科學發展統領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內容豐富的系統工程。竹溪縣要圍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三個方面,既要全面推進,又要立足實際,突出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民主政治建設三大重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是以產業建設為重點,認真做好生產力發展文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任務,富裕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要在穩定糧油生產的同時,堅持走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化之路,要圍繞已定位的茶葉、魔芋支柱產業和煙葉、蔬菜、藥材等骨干增收項目,推動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要突出抓好以水坪、匯灣、兵營等鄉鎮為主的茶葉產業帶建設,以蔣家堰、泉溪、天寶等鄉鎮為主的魔芋產業帶建設,以城關、水坪、中峰等鄉鎮為主的蔬菜產業帶建設,以桃源、向壩等鄉鎮為主的煙葉板塊產業帶建設。在這個大的方向下,各鄉鎮要因地制宜,圍繞全縣的支柱產業和骨干增收項目,搞好產業定位和骨干項目定位,確保每個村有支柱產業,戶戶都有一個穩定的致富項目。
二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人居環境。竹溪縣位處山區,地域遼闊,群眾居住分散,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三大工程,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實施以“五通”即通路、通水、通沼氣、通廣播電視、通信息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工程;實施以“五改”即改住房、改豬欄、改庭院、改廚房、改廁所的群眾居住條件改善工程;實施以“四清”即開展清庭院墻落、清污泥、清垃圾、清亂堆亂放的群眾居住環境改善工程。在此基礎上,實施生態家園建設,抓好小流域治理、生態林建設和院落綠化、美化。通過實施三大工程,使群眾的行路難、吃水難、收看廣播電視難、信息不暢通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群眾的住房條件、居住環境差問題得到根本性改善,形成一批綠樹成蔭、恬靜舒適、設施齊全、配套完備的生態家園型、小康富民型、特色產業型的村莊。
三是以民主政治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在民主政治建設上要突出“三抓”。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以“五個好”為目標,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完善“兩推一選”的選拔任用機制,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加強農村黨員茶葉、魔芋、藥材、煙葉等種植管理、生產加工技術,各種務工技能,實用科學技術技能的學習,提高創業致富能力。深入開展農村黨員“雙培雙帶”活動,加強“能人”隊伍建設,將致富能手培養成為黨員,黨員能人培養成為村干部,不斷提高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本領。抓好民主法制建設。以民主管理經常化、民主決策公開化、民主監督制度化為目標,結合鄉情、村情,建立健全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完善《村規民約》等依法治村的“小章程”,全面推行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做到村務民議、財務民管、政務民監、形象民評。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循序漸進的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適時舉辦群眾性文藝活動來宣傳黨和國家的富民政策,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倡導尊老愛幼、誠實守信、扶貧濟困傳統美德。定期開展“文明村”、“文明戶”、“小康家庭”、“文明院落”、“致富標兵”等評選活動,革除陳規陋習,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富而崇德、富而尚勤、富而求知、富而思學”的良好民風。
三、破解難點,攻克瓶頸,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
縱觀各地新農村建設的一些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不難看出新農村建設有兩大制約因素,一個是規劃問題,如果規劃不切實際,沒有體現當地特色,那么后續的建設就會走樣,達不到預期效果;一個是資金問題,有再宏偉的藍圖,沒有政策資金作保障,也是一句空話。為此,竹溪縣在新農村建設中要注重解決好這兩大難題。
一是立足實際,科學搞好規劃設計。堅持“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把尺”,從實際出發,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總體發展規劃。一是要突出因地制宜。根據村鎮原有基礎設施的特點,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超前、一步到位的原則,科學規劃、分步建設、逐步完善。堅持改造和建設相結合,對基礎比較好的村以改造為主,對散居的農戶實行并村易地新建。二是要體現本地特色。在建設模式上,適合什么模式就規劃什么樣子。如靠近城鎮的水坪、中峰、縣河等鎮就建城鎮拉動式,對特色產業比較發達的水坪、匯灣就建產業帶動式,在鄂坪、向壩等旅游區建生態莊園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新農村格局。同時,要高標準規劃供水、排水、電力、電信、交通、農貿市場、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環保、消防等配套設施建設。三是要注重積累經驗,制定建設規劃中,要突出建設重點,尊重農民意愿,充分吸收借鑒先進經驗,使規劃更完整,更符合實際。目前,水坪前進村、蔣家堰小壩子村兩個全縣新農村試點村規劃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蔣家堰小壩村請華中農大資深教授做產業規劃,這些做法應該學習吸收并加大推廣。
二是多措并舉,捆綁聚集政策資金。新農村建設難點關鍵是如何爭取政策和資金。要多招并舉,攻堅克難,破解資金瓶頸。一是暢通投入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有效整合各項支農資金,實行集中投入,重點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出資投勞建設新農村。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號召本地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鄉投資創業,支持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民為主、社會參與”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新模式。二是巧借外力,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以全縣新農村試點為契機,積極向省、市爭取項目和資金,重點爭取國家省市縣扶貧開發、交通、能源、人畜飲水、文教科衛等項目,整合國債沼氣建設、民政、扶貧開發等項目和資金。同時,抓住中部崛起、南水北調、擴權縣、扶貧開發等一系列政策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捆綁使用,聚集合力,發揮綜合效應。三是對內使力,聚合資金。整合鄉村閑置的場地、資產、山場資源,采取拍賣、轉讓、股份等形式,變資源為資本,集聚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
推進我縣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時間:2013-01-17 10:40:24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