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提出了八個方面31條舉措,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引導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將如何發力?在推動中小微企業融資方面有哪些考慮?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將有哪些政策措施?7月20日,國新辦舉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安立佳介紹《意見》相關內容,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破除隱性壁壘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長期以來,不同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阻礙民營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下一步在破除隱性壁壘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李春臨:圍繞解決這一問題,《意見》專門就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出了針對性的舉措。
一是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各地區、各部門不得以備案、注冊、年檢、認定、認證、指定要求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定或變相設定準入障礙,清理規范行政審批、許可、備案等政務服務事項的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不得將政務服務事項轉為中介服務事項。穩步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建立市場準入壁壘投訴和處理的回應機制。
二是全面落實公平競爭的政策制度。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制,堅持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強化反壟斷執法,未經公平競爭不得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不得限定經營、購買、使用特許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定期推出市場干預行為負面清單,及時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
三是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度,將承諾和履約信息納入信用記錄,發揮信用激勵機制的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企業的獲得感。健全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修復機制,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立政務失信記錄和懲戒制度,將機關事業單位的違約、毀約、拖欠賬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四是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鼓勵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回收資金,推動修訂《企業破產法》并完善配套制度,優化個體工商戶轉企業相關政策,降低轉換成本。
圍繞加快落實上述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相關工作。
推動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目前,民營企業的整體競爭力還有待提升,在引導服務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將如何發力?
安立佳:練好內功是企業行穩致遠的關鍵。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從以下五個方面做好引導和服務工作:
在創新發展方面,將持續開展創新型成長型民營企業賦能行動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基地創建,推進重點產業鏈民營企業數據庫建設,深化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等多措并舉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
在協調發展方面,將繼續搭建民營企業與地方對接平臺。下半年,我們將聯合地方政府共同組織一些推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經貿活動,引導民營企業將企業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度融合。
在綠色發展方面,今后,我們將以民營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為重點,引導民營企業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
在開放發展方面,以送政策、送服務、防風險(“兩送一防”)行動為抓手,積極服務民營企業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在共享發展方面,聚焦穩崗就業、鄉村振興、公益慈善三個領域,將繼續組織開展“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民營企業光彩行活動,扎實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等,引導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共同富裕。
優化中小微企業營商環境
工信部在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徐曉蘭:工信部重點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著力健全法治環境。深入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推動出臺配套法規。深入開展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工作,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是加力完善政策環境。推動出臺《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僅去年一年,國家層面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就達40多項,帶動省級出臺的配套政策文件270多個,同時,認真抓好政策落實,壓實各方面責任,切實讓中小微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三是持續優化創新環境。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的“三賦”專項行動,提升中小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培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搭建了創新載體、集聚各方面創新資源。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激發涌現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四是不斷改善融資環境。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推廣隨借隨還隨貸等新模式,推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聚焦重點產業鏈,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創新。
五是加快構建高效服務體系。推動初步形成以國家、省、市、縣四級近1700家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機構為骨干、3800多家省級以上服務示范平臺為支撐、廣大社會化服務機構為補充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
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從上述五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完善工作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優質服務體系,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為中小微企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積極開展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工作
《意見》提出要完善融資政策支持制度,工信部在推動中小微企業融資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考慮?
徐曉蘭:近年來,工信部聯合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工作。一是擴大中小微企業間接融資規模。2023年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7.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6.1%,普惠小微授信戶數同比增長13.3%,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4%,比各項貸款增速高9.1個百分點。
二是促進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截至2023年6月底,已累計有144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占A股已上市企業的27.7%。其中,2023年1—6月,新上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2家,占A股新上市企業的59%。可以說,專精特新企業以其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三是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帶動作用。引導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聚焦國家戰略開展投資業務,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投資力度。截至6月底,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已累計設立31支子基金,子基金募資總規模近900億元,完成投資項目達到1100多個。
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落實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持續加大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在強鏈補鏈穩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工信部在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政策措施?
徐曉蘭:工信部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工作:一是開展梯度培育,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育五批12000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動地方培育近9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二是促進資源集聚,推動協同創新。三是加強創新賦能,注入創新活力。
下一步,工信部將堅持創新引領,著力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一是示范引領促進規模質量雙提升。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壯大優質中小企業群體,擦亮專精特新金字招牌。二是融通帶動形成協同創新合力。通過揭榜發榜等形式,搭建大企業、高校院所與中小微企業間協同創新平臺,實現供給與需求、技術與市場的深度對接,營造“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的良好發展生態。三是創新賦能提升綜合發展優勢。深入開展“三賦”全國行活動,舉辦“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匯聚更多創新資源,賦能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