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自然資源廳印發《湖北省自然資源領域“金木水火土數”國有“三資”盤活典型案例》,其中《竹溪綜合改革推動林業生態價值轉化》作為典型案例獲全省推廣。該案例系統總結了竹溪縣以林業改革激活生態資源、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創新實踐。
生態稟賦優越,錨定綠色發展目標。作為“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該縣擁有林地4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2.6%。近年來,竹溪以建設“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打造“百億級林下經濟”為目標,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現代林場試點及林業“三資”改革,積極探索服務縣域發展、支撐全省戰略的“兩山”轉化路徑。
三大舉措協同,破解林業發展瓶頸。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竹溪科學編制林下經濟、森林康養旅居等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并通過集體林權“三權分置”改革,推動8個國有林場托管集體林地27.08萬畝,出臺國有林場改革及資源盤活試點方案,構建完善制度體系。二是政府引領創新。該縣創新“林票+”機制,擬出臺《竹溪縣林票管理辦法(試行)》,激活林地經營權與林木所有權等資源杠桿,并率先開展GEP核算,為生態價值轉化提供科學依據。三是科技賦能產業。通過與高校合作,竹溪攻克楠木種質資源關鍵技術,獲兩項國家專利,年培育優質楠木種苗超100萬株。創新“場村合作”模式,建設楠木基地1200畝,完成造林3000畝,年銷售楠木苗木收入達240萬元,帶動產業鏈產值超5500萬元。
改革成效顯著,資源潛力持續釋放。一是審批服務優化。竹溪深化采伐管理改革,實行“即收即辦、全程代辦”,累計服務林農2300人次,提升林地征占用審批效率,優化營商環境。二是生態價值顯化。“兩山銀行”獲縣農商銀行50億元授信,構建多門類生態權益交易體系。2024年以來共收儲集體林4.1萬畝,融資規模達3億元。岱王溝林場發展林菌林藥500余畝,帶動150戶256人人均年增收超4500元;雙竹林場楠木基地帶動70人就業,人均年增收1.8萬元。三是產業提質增效。圍繞“林下經濟百億級”目標,竹溪聚焦“華中藥庫”“中國漆谷”等四大核心產業,培育“竹、藥、漆、特、游”五大業態,實施資源盤活、市場激活等重大工程。截至2025年6月底,全縣林下經濟總面積達71.6萬畝,同比增長25.17%;總產值實現44.89億元,同比增長23%,為全年87億元產值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竹溪縣通過系統改革,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為全省自然資源領域“三資”盤活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楊富鈞 李克文)
(責任編輯:徐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