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從哪兒買的?儲存的時候兒會不會發霉、腐爛?做飯菜的流程是啥樣兒的?”11月6日,在竹溪縣最偏遠的鄉鎮向壩鄉中心學校的食堂里,一群特殊的監督員——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一邊仔細檢查,一邊連連發問。
這樣的場景并非孤例。今年9月以來,從竹溪“朝秦暮楚”地的蔣家堰到“一腳踏三省”的豐溪,從高中到幼兒園,各學校紛紛開展“兩代表一委員”進校園活動,通過透明化監督+沉浸式體驗,為校園餐安全加裝了一道“安全閥”。
全鏈條監督:從食材入庫到餐食留樣的透明化管理
10月31日,縣思源實驗學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校園餐“突擊戰”,縣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專項調研組,現場查看學校“數字食堂”監管平臺、快檢室食品安全風險防控云平臺,認真傾聽,并就如何進一步發揮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監督作用、如何建立更科學的營養食譜動態調整機制、如何加強家校聯動提升餐費管理透明度等關鍵問題,與學校負責人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在黃龍小學,代表委員們組成“突擊督查組”,開啟了“沉浸式”監督檢查。
從食材儲存區的分類存放、溫濕度控制,到粗加工區的葷素分離、清洗流程,再到烹飪區的操作規范、餐具消毒區的設備運行,每一個關鍵環節都仔細察看、細致詢問。
同樣,在蔣家堰鎮中心學校,代表委員們循著“食材入庫—加工制作—餐食供應—留樣管理”全流程,深入食堂儲存間、操作區、消毒區及留樣柜等關鍵區域。
他們仔細核查食材保質期、供貨商資質、檢驗檢疫報告,查看生熟分區存放、廚具消毒流程,翻閱從業人員健康檔案與操作記錄。
這種全鏈條、無死角的監督模式,正是“兩代表一委員”參與校園餐監督工作的一個縮影。
在中峰鎮中心學校,代表委員們被學校的“互聯網+明廚亮灶”和智慧管理平臺所吸引。食堂出入庫的智能秤配有攝像頭,當工作人員把一袋土豆搬到秤臺上,智能秤立刻自動識別菜品種類、稱重,對菜品拍照,自動上傳“校園餐數字食堂”平臺。
親身體驗:從品嘗餐食到傾聽學生真實感受
午餐時段成為代表委員們獲取第一手信息的重要機會。在水坪鎮中心學校,代表委員們化身“陪餐員”,與學生們一同排隊掃碼繳費取餐、同向而坐用餐。
他們一邊細細品嘗菜品,一邊輕聲與身邊的學生交流,關切詢問“今天的飯菜合不合口味”、“份量夠不夠吃”、“想不想換些新菜品”。
一名七年級學生捧著干凈的餐盤,笑著分享用餐感受:“今天的紅燒牛肉燉得特別軟爛,青菜也脆嫩爽口,我全都吃光啦!”
在匯灣鎮中心學校,代表委員與學生們同坐一桌共品餐食,實地體驗兩菜一湯的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情況,對餐食的新鮮度、口味及分量給予肯定。
校領導則現場聽取代表委員關于菜品升級、餐量調整等意見建議,逐一記錄并回應。
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讓監督更加精準。正如一位參與竹溪縣蔣家堰鎮中心學校督查活動的家長代表感慨:“看過嘗過才放心,食堂衛生達標、搭配均衡,家長顧慮徹底消了。”
精準施策:從個案查處到系統治理的全面覆蓋
與此同時,縣教育局審計股進駐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對“校園餐”進行專項審計;縣第五紀檢監察組深入全縣75個集中供餐單位,對食材采購、財務經費管理等方面開展監督檢查。審計、檢查發現問題,提出意見,督促舉一反三整改問題。
縣第五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他們堅持以案件查辦帶動全局,建立領導包案等機制,對全縣中小學校“校園餐”有關問題線索進行起底排查。緊盯責任落實、資金使用、食材采購和驗收等關鍵環節,嚴查違規入賬、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違規違紀違法問題。
縣人大代表、實驗中學七(15)班家長敖漫在審計局工作,她表示:“校園餐如果缺乏有效監管,容易滋生虛增食材采購種類、數量和單價套取伙食費等問題,必須聯合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在一開始就守好食品安全這道防線。”
長效機制:從透明監督到智慧監管的持續創新
構建長效機制是確保校園餐持續安全的關鍵。竹溪縣在全縣各級各類中小學成立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實行師生同餐同質同價。
依托“互聯網+明廚亮灶”模式,對75所學校(幼兒園)食堂實現云監管;全面推行校園大宗食材集中采購。
教育局、發改局、市場監管局、招標代理公司以及學校、家長、“兩代表一委員”定期到轄區內農貿市場進行市場詢價。推動食材供應商按照合同規定的市場價格下浮定價,優化菜品結構的同時實現食材降價,惠及學生約3萬7千余名學生。
教育局通過網站向社會發布關于對“校園餐”重大違法行為舉報獎勵的公告,鼓勵公眾主動參與校園食品安全社會監督。
成效顯著:從食品安全到經費規范的有效管控
“兩代表一委員”每月一次參與校園餐監督工作機制已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5年11月中旬,共參入監督檢查中小學學校食堂225家次,排查并督促整改問題隱患,立案查處違紀違法案件。
竹溪縣紀委監委緊盯“校園餐”領域的痛點難點,通過統籌部署、嚴格督促指導,在推動問題整改、嚴肅案件查辦、深化以案促改等方面持續發力。
通過自查、上級交辦、信訪、審計、12345熱線、巡視巡察等多種渠道,共起底排查出“校園餐”相關問題139個,按程序向縣紀委監委移送處置問題線索41條。共立案46人,其中給予黨政紀處分28人,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67人。同時,約談違規供應商3家,批評教育托管企業1家,持續釋放“零容忍”的強烈信號,形成了有效震懾。
午餐時分,竹溪一中的食堂里代表委員們與孩子們同桌就餐,細細品嘗著與學生餐盤里一樣的菜肴。他們知道,監督不只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建議,更是要將校園餐打造成既安全又營養的暖心餐。
正如省黨代表張曉蓮點贊學校“明廚亮灶”與食材溯源體系,認為“從采購到加工全流程透明,每批次食材有檢測報告,讓家長和社會放心”。
縣黨代表楊廣毅肯定師生同餐同價制度,提及“錯峰就餐縮短排隊時間,值日教師維護秩序,細節處見貼心”。
縣政協委員惠赟關注營養搭配,稱贊“每周供應新鮮水果,兼顧口味與健康,切實保障學生成長需求”。
在竹溪,“兩代表一委員”的參與已形成一股強大的“校園餐”監督力量,他們不僅是監督員,更是校園與學生、家長和社會之間的橋梁。
代表委員們更深入地了解民生關切,更直接地反映群眾訴求,增強了履職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黎桂明認為,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參與監督,可以讓食品安全監管“零距離”“無死角”,有效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代表委員們的腳步不會停歇。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明煒表示,我們將把各學校的優秀經驗推廣開來,凝聚“兩代表一委員”、學生家長、新聞媒體等多方力量,形成監督合力,讓“兩代表一委員”參入“家長開放日”成為常態化活動。(沈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