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近年來,向壩鄉牢牢把握黨建促脫貧主線,堅持把加強黨組織建設與脫貧攻堅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通過建強支部引領脫貧、發展產業助推脫貧、落實政策保障脫貧等措施,努力把組織資源轉化為精準脫貧優勢,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精準脫貧動力,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組織保障。
堅持支部聯建,抓好黨員示范。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建帶隊伍、以隊伍促發展、以發展助脫貧。上級黨組織和幫扶單位黨組織切實用好黨組織凝聚共識的作用,抓好對貧困村黨支部的引領和聯建,搭好幫扶架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團結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始終把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建設在脫貧攻堅首位,確保脫貧工作政治站位精準,發展方向正確,核心力量穩固。結好幫扶對子,切實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進性和模范性,發揚艱苦奮斗、奮勇爭先、真抓實干、自力更生的工作作風。通過政策宣傳和典型引導,增強貧困戶脫貧信心,動員貧困戶向貧困宣戰,激活其內生動力,全鄉形成人人謀產業、戶戶求發展、村村有作為的良好氛圍,走出一條符合鄉情的產業脫貧路子。
黨建引領助脫貧,扶貧產業結碩果。大田里的玉米、高山洋芋、藥材百合長勢喜人,一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遠處的烤煙地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已經鋪好膜,馬上進行栽苗階段。一排排食用菌大棚里人們正熱火朝天的一邊摘收香菇,一邊討論著脫貧致富的話題,這個古老的秦楚文明發祥地正在煥發著勃勃生機。蓬勃發展的綠色產業,來自黨建組織的有力推動,使有機農業實現精細化、特色化、功能化目標。該鄉強力落實抓黨建促脫貧工作,把黨建工作資源轉化為脫貧資源、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黨建工作成果轉化為脫貧成果。切實用活做實綠水青山大文章,堅持基礎在產業、著力在發展、重點在項目的原則,以黨建之力,全力打造有機農業,立足產業發展,著眼長遠保障。在“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培育各色不同產業,使這些產業有特色、有集聚、有規模,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提升黨建組織力,落實政策保障。突出脫貧攻堅的政治性和嚴肅性,切實的壓緊壓實責任。圍繞組織力提升,結合工作實際,打造脫貧攻堅特色亮點,落實政策保障,實現基層組織組織力提升與脫貧摘帽的良性互動。大力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每個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三個有”,即每戶有一項長效增收產業、有一人穩定就業、有一家市場主體帶動,全面夯實脫貧致富的增收基礎,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養殖結構,圍繞“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產業規劃,依托當地特色產業優勢,大力實施產業扶貧,支持特色種植,讓特色產業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排頭兵”。真正把實惠送到人民手中,實現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
攻堅當有硬舉措,脫貧才有實成效。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舉措。向壩鄉始終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牽引,吹響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集結號”,推動黨的力量、黨的工作、黨的保障向脫貧攻堅主陣地、主戰場集聚,集中力量攻克貧困堡壘,按期兌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馬和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