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今年以來,向壩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就地解決信訪問題。
不久前,居住在集鎮村的一位群眾致電反映因廉政文化廣場無公廁導致過往司機在其菜園隨地大小便的問題。鄉黨委政府收到反饋后,及時安排分管領導及綜治辦人員前往現場查看。經走訪,鄉廉政文化廣場因臨近河道且位置不寬裕并未修建公廁,而距離廣場最近的公廁約50米,來電人認為不合理,強烈要求在廉政文化廣場上新建一座公廁。

為切實化解信訪人的訴求,鄉綜治辦一方面查找相關行業標準,一方面想方設法解決現實困難。經查詢,根據《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要求,城市廣場200米內設一座公廁,鄉鎮建成區400至500米設一座公廁,該公廁的位置符合標準。在確認公廁位置合規后,鄉綜治辦工作人員主動約訪信訪人,講明道理,提出制作公廁位置距離指引牌的建議,經過多小時的交流,信訪人最終采納建議。

幾天后,幾處嶄新的公廁指引牌安裝到位,不僅解決了信訪訴求,更為過往游客行人帶來了便利,也讓信訪工作成了“為民解憂”的有效途徑。(龔方)











